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居民財富不斷增長,促進資產保值增值成為投資者的重要需求。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4年上)》顯示,截至今年6月末,我國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達28.52萬億元,較年初增加6.43%。上半年累計新發理財產品1.54萬只,募集資金33.68萬億元。
今年上半年,理財投資者數量維持增長態勢。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1.22億個,較年初增長6.65%。上半年,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413億元。
銀行理財是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并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在理財產品這種投資方式中,銀行只是接受客戶的授權管理資金,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雙方承擔。
2004年,以光大銀行“陽光理財計劃”的發行為標志,我國正式開啟銀行理財業務的試點探索。此后,各家商業銀行陸續跟進,并不斷拓展理財產品的投資形式,從單一的固收類擴充到權益類等。
近年來,監管部門以規范展業、全面風險管理、機構內控、產品銷售托管、投資者保護等關鍵領域為核心,先后出臺了理財新規、標債新規、信托三分類等一系列監管政策,資管行業的監管體系不斷完善。
從機構類型看,截至6月末,全國共有239家銀行機構和31家理財公司有存續的理財產品,其中,理財公司存續產品數量和金額均最多,存續規模占全市場的比例達85.29%。
2024年上半年,全國共有178家銀行機構和31家理財公司累計新發理財產品1.54萬只,累計募集資金33.68萬億元。31家理財公司中,3家理財公司的理財產品僅由母行代銷,28家理財公司的理財產品除母行代銷外,還打通了其他銀行的代銷渠道。此外,18家理財公司開展了直銷業務,上半年累計直銷金額2331億元。
從產品投向資產看,截至6月末,理財產品投資資產合計30.56萬億元,同比增長10.32%;負債合計2.01萬億元,同比下降12.61%。理財產品杠桿率107.04%,較去年同期減少2.02個百分點。理財產品資產配置以固收類為主,投向債券類、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權益類資產余額分別為16.98萬億元、1.78萬億元、0.85萬億元,分別占總投資資產的55.56%、5.82%、2.78%。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在當前的行業轉型關鍵期,行業正遭遇一系列新挑戰。其中,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同質化現象顯著,產品間差異化不足;資產配置策略普遍較為保守和單一,缺乏創新與靈活性。此外,盡管機構在不斷提升投研能力,但仍需進一步加強,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
尤為突出的是,隨著非標資產投資面臨壓力增大及高收益信用債市場的萎縮,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顯著下滑,難以滿足投資者對較高收益的預期。同時,產品收益分層不明顯,使得投資者在選擇時難以準確評估風險與收益,進一步加劇了投資困惑。
面對市場波動和投資者多樣化需求,銀行和理財公司需要在安全性、收益性、流動性之間找到動態平衡。同時,低波穩健型產品的同質化問題也需要引起重視。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持續深化與不斷拓展,加之機構客戶群體的日益擴大以及養老金賬戶制度建設的穩步推進,理財公司在中長期視角下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些積極因素將共同驅動理財公司進一步擴展其資產管理規模,并逐步提升權益類投資在資產配置中的占比。此舉不僅有助于理財公司優化投資組合結構,增強市場競爭力,更將持續為資本市場注入新鮮血液,帶來增量資金,促進資本市場的繁榮與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