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非遺產品和文化需求不斷增加。特別是年輕一代消費者,對具有文化內涵和獨特性的非遺產品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種趨勢推動了非遺市場的快速發展。
短視頻和直播拉近了消費者與傳統文化的距離,助力更多非遺特色好物出圈、走近大眾生活。報告顯示,過去一年,購買非遺好物的消費者數量同比增長203%,抖音商城非遺好物銷量同比增長325%。
《2024抖音電商非遺發展數據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全域興趣電商持續帶動非遺產業快速發展,平臺上非遺傳承人帶貨成交額同比增長142%、銷量同比增長249%,獲得收入的非遺商家數量同比增長549%。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是指對那些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進行識別、記錄、保護、傳承和振興的一系列活動。我國建立了四級非遺保護體系(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并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來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從地方層面到國家層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愈發受到重視。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旅游資源。目前,中國擁有59項世界遺產、76.7萬處不可移動文物、1.08億件(套)國有可移動文物,全國備案博物館達到6833家。
文化和旅游部印發的《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通知》提出,“支持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冰雪旅游、康養旅游、體育旅游等結合,舉辦‘非遺購物節’‘非遺美食節’等活動,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
近日,北京中軸線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這一消息料將為持續升溫的“文博熱”再添一把火,同時有利于助推各地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熱情。
中國多地文化遺產陸續申遺成功,也帶動了“文保熱”,各地方政府紛紛加大文保經費投入。據文物資源大省山西媒體報道,2024年該省安排省級文物保護經費4.08億元,較2021年3.24億元增加0.84億元,年均增長8%。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顯示:
現代科技在非遺保護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利用虛擬現實技術、3D掃描、全息投影等數字化手段,可以將非遺項目以數字化的形式保存下來,實現非遺文化的永久傳承和廣泛傳播。通過與現代科技、時尚元素等相結合,可以開發出更多具有創意和實用性的非遺產品,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這種融合不僅有助于提升非遺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還有助于推動非遺文化的創新和發展。
目前,中國擁有規模龐大的文保企業,他們是文物保護的重要力量。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現存與文物相關企業89.8萬家,其中,2024年1-6月新增注冊相關企業約為4.9萬余家。
從地域分布來看,陜西、河北以及山東三地的企業數量位居前列,分別擁有7.8萬余家、7.2萬余家以及6.7萬余家。從成立時間來看,52.4%的企業成立時間在1-5年以內,成立于1年以內的企業占比11.8%。
隨著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非遺保護工作的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將進一步提升。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戰略規劃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