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這些產品涵蓋了農林、畜禽、水產、飲品和其他產品五大類共57個小類,覆蓋農產品及加工食品1000多個品種。
綠色是一種發展理念,更是一種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糧食節約減損,等同于“綠色增產”。要以糧食節約減損為突破口,推動糧食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綠色轉型,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型貢獻“糧食力量”。
糧食生產高度依賴耕地資源、水資源和生態資源。我國人均耕地和淡水資源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養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耕地質量普遍下降,東北地區的黑土地呈現總量減少、功能退化、質量下降的趨勢。糧食生產需要消耗大量水資源,一些地方為了完成糧食生產任務,不惜超采地下水,華北平原地下水超采嚴重,形成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空心漏斗”。為了確保糧食穩產增產,每年需要投入大量農藥、化肥,加劇土壤污染和水體污染,農業面源污染成為農村環境污染主要來源之一。加強糧食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減少糧食損失浪費,也意味著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2022年我國綠色食品獲證產品總數55482個,其中農林及加工綠色食品產品數44963個,畜禽類綠色食品產品數1988個,水產類綠色食品產品數668個,飲品類綠色食品產品數6149個,其他綠色食品產品數1714個。目前,綠色食品產業結構逐漸從以農林及加工類為主向多元化發展。雖然農林及加工類綠色食品產量占比最高,但水產類、畜禽類綠色食品的產量也在逐步提升,產業結構愈發均衡。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版綠色食品產品入市調查研究報告》顯示:
從供給端來看,近年來綠色食品生產技術的逐步完善,從需求端來看,人們對于綠色食品的重視程度逐步提升。2023年中國綠色食品產量達到11156.9萬噸,增速為3.2%,長期來看,呈穩定增長走勢。
中國綠色食品現有的產業分類包括農林及加工類、飲品類、畜禽類、水產類及其它類產品。其中,農林及加工類綠色食品產量占比最高,占比為77.6%;水產類、畜禽類綠色食品產量較低,二者產量總和占比僅為1.1%。
標準化是推進節糧減損的有力舉措。目前,糧食全產業鏈各個環節還存在作業不規范、技術標準執行不到位、相關標準缺失、實施力度不夠等問題,是導致糧食損失浪費嚴重的重要原因。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組織制定修訂的節糧減損標準,基本建立了覆蓋糧食全產業鏈的節糧減損標準體系,為節糧減損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實踐證明,科技創新可以有效減少糧食損失。要深入開展節糧減損科技創新攻關,強化糧食生產技術支撐,推進儲運減損關鍵技術提質升級,提升糧食加工技術與裝備研發水平,充分運用物聯網、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智能化技術,為節糧減損提供“硬支撐”,推動糧食產業綠色轉型。
如果企業想抓住機遇,并在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發揮最佳作用,那么我們推薦您閱讀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版綠色食品產品入市調查研究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