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普及,動力電池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而其退役后的處理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動力電池回收是指對廢舊動力電池進行再利用的過程,這是一個復雜且重要的環節,旨在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根據廢舊動力電池的不同性能狀態,動力電池回收方式主要包括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梯次利用是指將剩余容量仍有一定使用價值的電池,經過檢修處理后,應用于對電池性能要求較低的領域(如低速電動車、儲能設備、通信基站等),以延長其使用壽命。而拆解回收則是指將電池完全拆解,提取其中的有用物質進行再利用。
工信部擬提高廢舊動力電池回收要求
8月14日,工信部就《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以下簡稱“規范條件”)公開征求意見。要求相關企業積極開展針對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再生利用技術、設備、工藝的研發和應用,通過冶煉或材料修復等方式,保障主要有價金屬得到有效提取回收。其中,冶煉過程鋰回收率應不低于90%。
關于相關企業的綜合利用能力,規范條件不僅在生產自動化程度、溯源管理、廢舊電池貯存、固體廢棄物處理、用能考核、研發投入等方面提出通用要求,而且對梯次利用企業和再生利用企業分別提出要求。根據規范條件要求的廢舊動力電池再生利用水平,銅、鋁回收率應不低于98%,破碎分離后的電極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雜質鋁含量低于1%,雜質銅含量低于1%。
此外,冶煉過程鋰回收率應不低于90%,鎳、鈷、錳回收率不低于98%,稀土等其他主要有價金屬綜合回收率不低于97%,氟固化率不低于99.5%,碳酸鋰生產綜合能耗低于2200千克標準煤/噸。采用材料修復工藝的,回收利用的材料質量之和占原動力電池所含目標材料質量之和的比重應不低于99%。
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產業鏈上游是報廢動力電池來源端,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退役動力電池和動力電池生產企業的生產廢料。中游主要為動力電池的回收處理環節,包括梯次利用和拆解回收兩種方式。下游則主要應用于低速電動車、儲能設備、通信基站以及鋰、鈷、鎳等相關有色金屬加工產品。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動力電池裝機量的持續提升,為動力電池回收這一典型的新能源后周期行業的增長空間,帶來了強力支撐。據公安部統計,截至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2472萬輛,占汽車總量的7.18%。純電動汽車保有量1813.4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73.35%。另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僅今年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為203.3GWh。
根據回收主體不同,目前電池回收有四種主流商業模式,一是以電池(材料)生產商為主的回收模式,二是以車企為主的回收模式,三是以第三方專業公司為主的回收模式,四是行業聯盟的回收模式。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有機構數據顯示,到2030年,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預計可達1406億元,比2022年實際市場規模增長近9倍。超千億的市場規模,吸引了萬家企業相繼涌入。然而,許多不具備資質的“小作坊”和工廠紛紛涌入這個市場,不僅擾亂了市場秩序,更給公共安全和環境帶來了極大隱患。
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示的符合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白名單企業有156家,但據企查查的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4月,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總數達到了約12萬家。
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提出加強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溯源管理,大力推動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產品質量認證,研究制定廢舊動力電池回收拆解企業技術規范,開展清理廢舊動力電池“作坊式回收”聯合專項檢查行動等。可以預見的是,在規范發展的推動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市場前景,行業的春天也將真正來臨。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動力電池回收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