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驅動下,我國電力行業具有明顯的綠色低碳轉型趨勢,以化石燃料為主導的能源體系將逐步轉變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導的能源體系。
水力發電是研究將水能轉換為電能的工程建設和生產運行等技術經濟問題的科學技術。水力發電利用的水能主要是蘊藏于水體中的位能,為實現將水能轉換為電能,需要興建不同類型的水電站。水力發電不消耗礦物資源,開發水電有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促進生態環境保護,有利于提高資源利用和經濟社會的綜合利益。
水力發電行業的產業鏈主要包括上游設備制造(如水輪機、發電機等)、中游水電站建設與運營,以及下游電力銷售與用戶消費。上游設備制造業技術創新不斷,推動發電效率提升;中游建設環節投資大、周期長,但運營穩定,收益可靠;下游市場需求穩定,隨著全球能源結構轉型,水力發電市場前景廣闊。
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指導意見》,強調要深化電力體制改革,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充裕、經濟高效、供需協同、靈活智能的新型電力系統,更好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水電作為可再生能源,具有安全穩定、清潔高效、運行靈活的特點,高度契合國家能源戰略。
我國水電流域資源豐富,相關技術儲備和建設管理經驗成熟,水電開發建設質量和消納利用能力明顯提升,水電發展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1.34億千瓦,同比增長24%,占全國新增電力裝機的88%。2024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水電發電量5526億千瓦時,全國水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1477小時。
在全球對環境保護日益重視的背景下,水力發電行業將更加注重綠色發展與生態保護。新建水電站項目將嚴格遵守環保標準,采取生態友好型建設方案,減少對河流生態系統和周邊環境的負面影響。抽水蓄能作為一種能源儲存方式,能夠實現水能源的儲存和外放,是當前保障水能源有效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水力發電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我國水電資源的分布呈現明顯的“東貧西富”的特征,隨著我國地理位置優越且經濟效益顯著的水電項目逐步進入收尾階段,水電開發的戰略重心現已顯著轉移至西南及西部地區的廣袤地帶,特別是那些未充分開發、蘊藏豐富水能資源的河流中上游流域,以及地形復雜、深藏于群山與峽谷之中的區域。這些地區因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巨大的水能潛力,成為了當前及未來水電項目開發的重點方向。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需求的多樣化,小型化、分散式水力發電技術將得到進一步發展。這些小型水電站可以為當地提供清潔、可靠的電力供應,促進能源結構的多元化和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在我國相關政策指導及市場驅動下,未來水電設備將進一步朝大型化、清潔化、高效化方向發展。
按照中電聯預測,綜合考慮宏觀經濟、終端用能電氣化等因素,預計2024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9.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左右。預計至2024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預計達到32.5億千瓦,同比增長12%左右,其中預計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合計18.6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上升至57%左右。我國用電需求不斷攀升,水力發電作為我國電力行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前景廣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水力發電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