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力,從廣義上講,是指熱能或熱量的力量及其轉化和應用的過程。它涉及能量的轉換、傳遞和利用,特別是在熱力學和工程領域中。具體來說,熱力涵蓋了熱能的產生、儲存、傳輸、轉換和最終利用等多個方面。在這個過程中,熱量可以通過傳導、對流和輻射等方式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或者在不同的系統間進行交換。
熱力不僅是物理學和工程學的重要概念,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例如,在家庭取暖、工業生產、能源利用等領域,熱力都發揮著關鍵作用。
熱力行業產業鏈結構分析
上游能源供應:熱力行業的上游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以及太陽能、風能等新型能源的供應。這些能源作為熱力生產的原材料,其價格、質量和供應穩定性直接影響到熱力生產和供應的成本和效率。
中游生產與運營:中游環節聚焦于熱力生產和管網布置。熱力生產通過燃燒燃料或利用新能源產生熱能,而管網布置則是將熱能安全、穩定地輸送到用戶端的關鍵。這一環節的技術水平和運營效率對整體產業鏈的性能至關重要。
下游消費應用:下游是熱力消費用戶,包括居民、商業和工業用戶。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熱力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熱力需求不斷增長。根據住建部《2022年中國城市建設狀況公報》顯示,2022年年末,全國城市集中供熱面積達111.25億平方米,較2021年106.0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4.92%,供暖管道長度達49.34萬公里,增速6.9%。
熱力行業競爭激烈,市場競爭格局較為復雜。傳統的供熱企業如中石化、國家電網等憑借深厚的資源積累和技術儲備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同時,隨著供熱市場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該領域加劇了市場競爭。
在“雙碳”目標下,供熱行業面臨著能源轉型,清潔能源綜合供熱將成為未來供熱的主要形式,綠色減碳成為供熱改革的未來發展目標。智慧供熱作為熱力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通過應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供熱系統的智能化、自動化管理。這不僅可以提高供熱效率和服務質量還可以降低能耗和減少排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3.5%。其中,1—6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6156.3億元,同比下降10.8%;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24985.1億元,增長5.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3968.8億元,增長23.1%。
傳統供熱行業高能耗和高排放的特性也是環境污染的重大源頭之一,制約社會經濟發展。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熱力行業逐漸從依賴化石燃料轉向清潔能源的應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熱力生產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這有助于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降低碳排放量,提高供熱系統的可持續性。
在諸多促進供熱行業低碳轉型的舉措中,最為直接快速的途徑是供熱設施設備改造。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燃煤、燃油、燃氣鍋爐等傳統高能耗、高碳排熱源替代,鼓勵因地制宜采用空氣源、水源、地源熱泵等清潔綠色供熱新方式。
盡管清潔能源在熱力生產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煤炭仍是我國當前主要的能源來源之一。因此,熱力行業需要加大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力度,以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熱力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