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專業版數據,截至5月12日20時,5月總票房(含預售)突破20億!
其中,《末路狂花錢》《維和防暴隊》《九龍城寨之圍城》分列5月票房榜前三位,票房分別為5.1億、4.6億和3.7億,這三部都是五一檔的主力電影。
整體來看,今年五一檔影片供給充分、題材豐富,涵蓋了動作、喜劇、愛情、動畫等多種電影類型。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的政策措施,為推動全社會文化消費水平提升,發展影視文化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目前,我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需求旺盛,但文化產品供給存在巨大缺口,為電影產業創造了寬廣的市場拓展空間。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電影院線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目前,整個電影院線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年總票房超過40億元,如萬達;第二梯隊年總票房20~30億,如星美、大地;第三梯隊年總票房在10~20億,如橫店、中影。接下來率先迎來洗牌的將是第三梯隊,第一、二梯隊院線龍頭會進行向下兼并。
目前數據來來看,一季度總票房的增長,得益于創下歷史紀錄的“最強春節檔”。春節假期(2月10日至2月17日)全國電影票房為80.16億元,觀影人次為1.63億,相比2023年春節假期分別增長了18.47%和26.36%。
亮眼的成績單背后,不可忽視的是統計方式的變更。今年春節假期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初八,共八天,而往年則是從除夕至正月初六,共七天,且除夕當天往往沒有春節檔新片上映。
大盤數據具體落到不同城市和萬千影院頭上,冷熱不均。貓眼研究院《2024年春節檔電影數據洞察》顯示,三四線城市票房占比增長至58.9%,達到近五年內最高水平,而一二線城市票房占比為歷年最低。成都星海南方影業總經理孫華表示,他經營的影院春節檔總銷售額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約5%。也有影院經理坦言成績不如往年。
在行業逐步復蘇的過程中,影院們仍在降本增效,等待徹底回暖的那一天。
電影院收入主要由票房分成和以賣品、廣告為主的異業合作構成。其中,票房分成是電影院收入的主要來源,比例約在70%-80%。
對于疫情后緩慢復蘇的電影院來說,降本增效仍是主線。漫長的淡季空窗期內,影院絞盡腦汁地增加曝光度、吸引客流量。為了增加普通周末的顧客觀影頻次,程永泰常常分析影院會員的消費數據和觀影評價,在影迷群里發布天降紅包、免費觀影、賣品贈送等優惠活動來吸引客流。
AIGC產業崛起之勢明顯。長期來看,隨著AI技術的進步,如文生視頻和AI 3D建模的AIGC技術預計將為多個行業帶來顯著益處,包括提升工作效率和減少成本。堅定看好大產業趨勢下的優質公司長期增長潛力。游戲、影視院線、廣告營銷等行業將率先驗證AI降本增效,提高付費意愿上限的邏輯。
2023年以來的市場經驗顯示,觀眾的觀影購票決策愈發理性、目的性也更強,往往會先觀察影片口碑再做出選擇。而這種后移讓影院經理們對國產電影票房預測更加困難。孫華提到,影片話題度成為吸引路人觀影的關鍵。“話題度能不能起來,可能就是票房幾億和幾十億的體量差別。”像暑期檔的《消失的她》、春節檔的《熊出沒》等影片都超出預期,而這讓影院排片、定價等策略制定也更加不確定,需要及時調整、跟上轉變。
實際上,目前我國電影院數量已經十分飽和。2023年全國在映影院數達到12725家,全年新建857家,同比小幅增長3.5%。人流量較高的地段,兩公里內三四家電影院的情況并不少見。從上座率來看,2023年年均上座率為8.29%,雖然是近八年來首次回升,但仍遠不及疫情前的水平。“奶茶店也很飽和了,但是也有人愿意去開。”
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流媒體的影響力逐漸擴大,為電影的宣傳營銷和傳播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平臺,電影能夠通過流媒體輻射到更大范圍的受眾。
不僅如此,流媒體觀影不受環境限制,實際上是彌補了院線的不足,為一部分有需求的觀眾提供了更便利的觀影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流媒體和院線其實是互補的關系。隨著行業復蘇,院線回暖,流媒體無法取代院線,同樣的院線也無法消滅流媒體。
想要了解更多電影院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電影院線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