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自身的口岸優勢,以先進的軟硬件環境為依托,強化其對港口周邊物流活動的輻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貨、存貨、配貨特長,以臨港產業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優化港口資源整合為目標,發展具有涵蓋物流產業鏈所有環節特點的港口綜合服務體系。
港口物流是特殊形態下的綜合物流體系,是作為物流過程中的一個無可替代的重要節點,完成整個供應鏈物流系統中基本的物流服務和衍生的增值服務。
2022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156.8億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近3億標箱,較十年前分別增長33%、56%。
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25.4億噸,同比增長8.5%,其中三季度增長9.5%,較上半年加快1.5個百分點。我國外貿進出口貨運量的95%以上通過海運完成,港口吞吐量數據與經濟發展水平緊密相關。未來,我國港口貨物吞吐量仍將保持穩步增長,增速在4%左右......
傳統的港口主要是作為貨物裝卸基地和中轉站,也就是把貨物通過港口進行轉運船舶運輸或者通過船舶運輸轉運到其他運輸方式的停靠點,通過港口的中轉,實現貨物的空間轉移。
隨著經濟的發展,臨海工業的發展,港口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使得一些原材料生產企業和產品運量大需要把港口作為水運條件的企業,直接把港口作為生產基地,進行原材料的配送,進而帶動了港口所在城市工業的發展。同時通過港口還可以為港口所在城市提供旅游服務,促進了房地產業的發展,金融等各項業務的開展,現代化的港口已經成為工業、商業、旅游、運輸、服務等各項服務于一體的大型服務場所。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港口物流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目前,港口不僅僅是像傳統的角色扮演貨物儲備和搬運的功能,更多的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能進行現代化的運輸,倉儲,利用現代化高效的配運方式對貨物進行配送,開展現代化運輸,將倉儲、包裝、保稅、加工、銷售、批發、展覽、航運交易以及信息管理等涉及到多種環節的功能集成化,用供應鏈綜合系統的功能整合從發貨人到收貨人的整個物流服務過程,使物流的“門-門”得到優化。現代化信息流必然帶動港口資金流,也必然帶來配套的金融服務要求的提升進而帶動金融業的發展。
巨大市場需求之下,中國港口迎來了商機,也倒逼“重勞動力、效力低”的傳統港口直面向“高效率、自動無人化智慧港口”升級的挑戰。
發展智慧港口能夠有效提升港口作業效率,紓解日益增加的港口運輸壓力,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同時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成為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促進我國智慧交通發展的重要方面。
智能化程度已成為衡量港口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各大港口緊抓數字經濟發展契機,積極推動智慧港口建設,實現智能化發展。《“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與交通行業深度融合,推進先進技術裝備應用,構建泛在互聯、柔性協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智能交通系統”。
2023年,港口行業先后發布《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年)》《推進鐵水聯運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關于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設的意見》《關于公布港口功能優化提升交通強國專項試點項目(第一批)的通知》等重要文件,推動港口行業加快向智慧、綠色低碳、專業化、大型化、系統化等方向發展。
報告在總結中國港口物流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港口物流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港口物流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港口物流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港口物流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