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作為一種比較傳統的農產品,不僅種類豐富,口感鮮美,而且具有一定的健康功能,隨著消費者的認知提高,海鮮的消費量逐年上升,讓海鮮行業份額在中國食品消費市場一躍成為熱門行業。
水產行業是指涉及水產品的生產、養殖、捕撈、加工、貿易及相關服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產業,包括海洋水產業和淡水水產業,涵蓋從水域中獲取和養殖水產品到產品加工及銷售等環節。水產/水產加工品分類有鮮活品、冷凍品、干制品、腌制品等。水產行業可分為捕撈業、養殖業、加工業、貿易和流通業、服務業。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人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海水產品的消費能力不斷提高。到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海鮮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之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海鮮餐飲消費量為1849.63萬噸%。
中國貝類海鮮行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行業,其產業鏈涉及漁業養殖、貿易、加工、餐飲、零售等多個環節,主要產品有海參、海螺、貽貝、蛤蜊、貝殼等,其產品暢銷全球市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據數據統計,2016-2022年,我國蟹養殖總產量逐年增長,每年總產量均在100萬噸以上,淡水養殖產量是海水養殖產量的2.5倍左右。其中海水養殖產量在28.8萬噸上下波動,2018年海水養殖產量達到最高,為29.38萬噸,同比增長2.72%;2020年淡水養殖產量有輕微下降,為77.59萬噸,同比下降0.36%,2021年回升至80.83萬噸,同比增長4.17%。
從市場結構來看,中國貝類海鮮行業目前由多家大中型企業構成,其中非上市企業占據主導地位,上市企業相對較少,但上市企業的市場規模較大,市場占有率較高,在行業中處于主導地位。
目前由于國內過度捕撈、環境污染等問題嚴重,致使海洋水產資源不斷減少,水產行業發展重心逐漸向養殖方向偏移,進而促進海水養殖行業快速發展,產量逐年上升。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海水養殖產量為2211.14萬噸,同比增長3.55%。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海鮮行業市場發展環境與投資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中國水產養殖企業多以分散的個體經營模式為主,大型企業較少。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國水產行業將進一步加強對國際市場的開拓和擴張。未來,中國水產品生產將加快轉型升級,推進智慧水產養殖,大力發展優質、生態、綠色的水產品,行業逐漸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綠色化、智能化。
2022年中國居民中15-64歲的人口比例達到68.2%,90后、00后逐漸成為水產行業的主要消費群體,未來消費潛力巨大。隨著城市化進程加深,中國城鎮人口呈現上升趨勢,從2015年的79302萬人上升至2022年的92071萬人。分析師認為,在消費群體崛起和城鎮人口呈現增長態勢情況下,人們對食品的消費需求相應增加,愈多人開始注重健康飲食,水產品作為重要的食品來源,富含蛋白質及各種微量元素,符合人們對健康和飲食的需求,水產行業將受益于人口增長產生的需求。
為響應國家號召,中國各地區因地制宜發布相關政策,積極推動水產品行業發展。如2023年6月,浙江省發布《浙江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浙江省省級水產原良種場管理辦法的通知》以加強和規范省級水產原良種場的建設運行和監督管理。各地統籌安排水產業發展,加快水產綠色健康養殖相關技術、標準和裝備的研制,加強產學研聯合協作。
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改變和消費水平的提高,水產品已成為居民膳食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水產消費從“溫飽型”向“品質型”轉變,海鮮餐飲市場潛力巨大,海水養殖生產已成為拉動中國水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欲了解更多關于海鮮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海鮮行業市場發展環境與投資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