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是我國高端住宅市場蓬勃發展的10年,尤其是近5年高端住宅市場新概念不斷涌現,產品、服務也在不斷升級,以綠色、健康、舒適、安全、愉悅的宜居生活為終極目標的高端住宅體系價值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與追崇。高端住宅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人類對高品質生活的一種追求,而這種追求永無止盡。綠城、融創、星河灣、龍湖、遠洋、泰禾、萬科、保利、招商、金地、世茂、金茂、華潤、旭輝、金力、天潤等房企在高端開發方面都有所作為,綠城就是這個領域里的標桿企業。
近些年,在建筑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不僅十分重視國內市場,努力做好國家大型工程項目的施工工作,同時也十分注重海外市場,對海外的項目工程進行搶占和承包。我國政府以及建筑企業對建筑方面的研發費用投入也較高,使我國建筑行業的技術和西方發達國家之間的差異不斷減少,甚至在很多方面超過了西方發達國家獨占鰲頭。但是,在我國建筑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問題。
隨著高端改善需求回歸居住屬性的當下,高凈值人群終極改善自住需求依然強烈,一線城市豪宅市場的表現更為亮眼。
目前上海月租金10萬元以上的高端住宅租賃房源共44套;北京月租金10萬元以上的高端住宅租賃房源共56套,涉及小區包括緣溪堂、使館壹號院、萬城華府等;深圳月租金10萬元以上的高端住宅租賃房源共72套。而在麗茲行平臺上,目前上海、北京、深圳月租金10萬元以上的高端住宅租賃房源分別為8套、23套、28套。
業內人士表示,高端住宅市場冷暖不像剛需市場那么敏感,漲價、降價都“不會坐電梯,只是走樓梯”,價格相對穩定,不抗跌的基本都是偽高端住宅,“高端住宅租金相對較高,對一些業主或投資客來說,出租也是一種收入,比空置要好,而且也不影響其房產保值。”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高端住宅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分析
上海高端改善市場為什么這么火?進入2024年,上海高端住宅開啟供應放量模式。CRIC數據顯示,一季度上海2024年總價2000萬元以上高端住宅供應面積為32.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12.95%,供應套數為1501套,同比增加123.36%。
一季度,總價2000萬元以上高端住宅供應占比達到19%,接近商品住宅供應總量的兩成;而過去五年這一比重都維持在10%以下。
據克而瑞上海機構統計,今年前四個批次新房,總價2000萬元以上高端住宅供應總量已達到2728套,而去年全年總價2000萬元以上高端住宅供應總量為3530套。
其中,上海第三和第四批次集中供應的44個項目中,均價超過16萬元/平方米的項目合計有7個,占比約為16%。均價超10萬元/平方米的項目占比更是接近30%。
從供應體系來看,我國住房供應體系將逐步由單軌制轉向雙軌制,而雙軌制體系中產 品力將成為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也將更適合于高品質住宅的發展。 我國住房供應體系將由原來的以商品房為主的單軌制逐步轉向“保障房+商品房”并重 的雙軌制。商品房方面,過去我國房地產行業政策導向總體呈現了“住有所居”向著“住 有宜居”轉變,并且 2023 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對于改善性商品房的限制政策正在逐步放 松,將更好滿足改善性需求。保障房方面,2023 年中央政府推出 14 號文,戰略高度定位 保障性住房,要求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推進建設。因而,中央戰略高度定位保障性住房,同 時又要求商品住房回歸商品屬性,將綜合推動我國住房供應體系將由原來的以商品房為主 的單軌制逐步轉向“保障房+商品房”并重的雙軌制。
而未來雙軌制體系中,產品力將成為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在未來的雙軌制住房供應 體系中,隨著保障房供應占比逐步且合理地提升,“保障房+商品房”并重供應體系逐步形 成,這將有利于:一方面,剛性需求的“住有所居”將回歸到保障房市場中來實現,并按 照合理的房價收入比反向定價,不需要再通過籠統的價格調控來保護;另一方面,商品房 市場也就能將保障屬性分離出來、更專注于展現其商品屬性,以此更好地滿足改善性需求 的“住有宜居”,與此同時商品房的價格體系則可以更大程度交由市場去定價,產品價格 也將掛鉤于產品品質,即使出現商品房價格上漲,也將推動土地出讓收入以及稅收收入提 升,進而支持更多的保障房市場,住房供應體系也將更加完善。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和投資機會在哪?欲了解更多關于高端住宅行業的市場數據及具體詳情的干貨內容,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報告《2023-2028年中國高端住宅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