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外的碳市場,尤其是歐洲的碳市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相當成熟,世界多國都已經建成或即將建成完善的碳金融市場體系,而相比之下,我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我國碳金融市場必須謹慎發展。國際碳金融市場的不斷完善,又推動了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
碳金融是指由《京都議定書》而興起的低碳經濟投融資活動,或稱碳融資和碳物質的買賣,主要服務于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等技術和項目的直接投融資、碳權交易和銀行貸款等金融活動。這一領域的興起源于國際氣候政策的變化以及兩個具有重大意義的國際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
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資源國,供應全球市場大約三分之一的減碳排量。盡管隨著全球碳交易市場的興起,我國碳金融業務也隨之展開,并且已經推出了碳基金、碳債券、碳配額抵押貸款、碳配額回購融資等業務,但業務水平和創新程度明顯不夠,與日趨成熟的國際碳金融市場差距較大,未來具有廣闊的發展潛力和上升空間。
目前,碳金融行業的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市場覆蓋的主體、行業以及產品種類等核心要素正在逐漸豐富。雖然全國碳交易市場已經上線運行,并納入超過2000家重點排放單位,但主要交易主體仍然以控排履約企業為主,碳交易尚未對碳交易公司、金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等第三方交易商全面開放。因此,市場參與度仍然不夠,專業化投資群體不發達,碳金融發展缺乏專業或長期資金支持。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碳金融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截至2022年底,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CEA) 總成交量逾2.29億噸,累計成交額突破100億元,已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現貨市場。2023年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年度成交量為2.12億噸。其中,掛牌協議交易成交量3499.66萬噸,大宗協議交易成交量1.77億噸。2023年是2021、2022年度碳排放的清繳年,隨著分配、核查、履約等政策文件的出臺,市場交易意愿逐步增強,8-12月市場成交量大幅攀升。2023年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年度成交額為144.44億元。其中,掛牌協議交易成交額25.69億元,大宗協議交易成交額118.75億元。截至2023年12月29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4.42億噸,累計成交額249.19億元。
碳金融市場的供求關系也呈現出不協調的現象。目前市場上有少量出售,大量購買,信用不足的超級氣體排放量券少,交易對象數量少,交易量小,市場運營周期長。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碳金融市場的活躍度和碳價格機制的有效性。
從“十二五”試點先行,到“十三五”籌備全國市場,全國碳市場建設蹄疾步穩。“十四五”時期,隨著市場不斷完善,全國碳交易體系將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碳價信號,為整個社會的低碳轉型奠定堅實基礎,助力實現“力爭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中國承諾。同時,在碳中和背景下,國內金融機構將更多關注碳金融市場,并提供碳交易賬戶開戶、資金清算結算,碳資產質押融資、保值增值等各項涉及碳金融的業務,碳金融發展空間會被逐漸打開。
碳金融行業的發展趨勢仍然向好。預計隨著碳市場的進一步發展,金融機構、投資者等更多主體將參與到碳市場的交易活動中,碳市場覆蓋的行業范圍也將有序擴大。此外,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價格機制已經初步建立,碳價格不斷上漲,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為了推動碳金融行業的發展,政策層面也在不斷加強和完善。通過建立碳排放權的配額制度、發展碳抵消市場、實施碳稅和碳補貼、支持綠色金融發展以及推動碳市場國際化等手段,政策旨在通過金融手段推動企業減少碳排放,促進經濟向低碳轉型。總的來說,碳金融行業市場雖然面臨一些挑戰,但整體發展趨勢向好,未來有望實現更廣泛的市場覆蓋和更深入的發展。然而,也需要注意到碳金融行業的發展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續投入。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碳金融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