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是指以碳排放權作為標的物,通過碳市場實現碳排放權的購買和出售,從而實現碳排放控制的直接或衍生金融活動。從產品譜系上看,碳金融產品主要分為交易工具、融資工具和支持工具三大類。
其中,交易工具主要包括碳期貨、碳期權、碳遠期、碳掉期、碳資產證券化等;融資工具主要包括碳質押、碳回購和碳托管等;支持工具主要包括碳指數和碳保險等。
我國碳金融市場的建立基于一定的政策背景,2009年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二氧化碳排放比要比2005年下降40%-45%。2015年,我國政府在巴黎氣候大會上承諾在2030年之前碳排放要達到峰值,單位GDP碳排放相比2005年下降60-65%。基于大國責任以及現實需要,我國的碳金融市場逐步建立起來,7個碳交易試點市場在2014年均全部啟動,都在嘗試從不同的政策思路,分配方法等完成了數據摸底、規則制定、交易啟動、履約清繳等交易過程,為我國統一碳金融市場積攢了寶貴經驗。
為確保碳金融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碳金融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碳金融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碳金融是指以碳排放權作為標的物,通過碳市場實現碳排放權的購買和出售,從而實現碳排放控制的直接或衍生金融活動。從產品譜系上看,碳金融產品主要分為交易工具、融資工具和支持工具三大類。
其中,交易工具主要包括碳期貨、碳期權、碳遠期、碳掉期、碳資產證券化等;融資工具主要包括碳質押、碳回購和碳托管等;支持工具主要包括碳指數和碳保險等。
2021年7月,中國投資協會在其發布的《以實現碳中和為目標的投資機遇》中提到:未來30年,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我國在能源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投資規模將會達到100萬億元,其中以新技術新能源為代表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并會撬動70萬億元的綠色基礎設施投資。
碳金融幾乎覆蓋了碳排放權的各種交易方式,在未來將有著巨大的發揮作用空間。能否打好碳金融這張“功能牌”,對于我國通過碳排放權交易來逐步落實經濟體系的綠色轉型,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我國碳金融的頂層設計突出碳減排的從屬性工具定位,目前中國全國碳市場整體特征更偏向商品市場,市場參與者更側重通過碳市場實現配額持有以達成履約目的;全國碳市場周期性較強、價格波動率較低,交易市場化程度有待提升; 市場參與主體目前較為聚焦,集中在履約企業,未納入非履約企業,多元化程度有待提升;地方試點有嘗試不同程度的碳金融創新實踐,全國碳市場碳金融仍在理論探索階段。”對此,興業銀行上海分紅綠色金融部總經理周步新當日受訪時也表示。
白皮書在展望中分析稱,未來全國碳市場和碳金融將在現有成果的基礎上蓬勃發展,全國碳市場的規模將穩中有升,市場覆蓋主體、覆蓋行業、產品種類等核心要素均將逐漸豐富,全國碳市場價格將更加充分地反映社會平均減排成本,價格發現機制不斷完善。
碳金融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碳金融可以助力經濟綠色轉型的資金配置。為實現減排環保的目的,碳市場通過設立碳排放權的方式將“碳排放”這一抽象概念資產化,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將減排問題具體化。“雙碳”目標的戰略部署預示著未來我國碳減排市場將具有巨大的投資空間,而作為實現碳減排重要金融工具之一的碳金融產品會引導更多的社會資金流入低碳領域,從而幫助我國整體經濟市場在綠色轉型期間可以實現更有價值的資金配置。
碳金融可以助力經濟綠色轉型的風險管理。“風險規避”本身就是金融的重要作用之一,而將金融與碳排放相結合則可以增強碳金融相關產業的風險管理韌性。此外,碳保險以及部分碳金融衍生產品除了幫助市場參與者彌補風險損失外,還可以通過引入資金供給方、增加市場參與者被關注度等方式降低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并增強對參與者的監督管理,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碳金融可以助力經濟綠色轉型的市場定價。碳金融可以為碳市場引入眾多金融機構及外部市場的其他機構投資者。相比于碳市場,金融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具有相對完備的交易規則和監督機制,因此金融機構參與者的加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碳市場的交易行為進行規范,這也就會使得碳金融產品可以在買方賣方的市場化均衡博弈中及時確定自己的價格。而由于低碳領域的其他相關投資目前仍然處于探索階段沒能形成明確的價格體系,因此眾多碳金融產品的出現在激活碳市場的同時,也可以幫助低碳經濟轉型領域的其他相關投資主動發現價格。
未來行業市場發展趨勢如何?想要了解更多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1-2025年中國碳金融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