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關注度提高,雜糧市場前景廣闊。農產品消費向多樣化轉型升級,雜糧有望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8年中國雜糧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預測研究報告》顯示:
雜糧行業市場供給情況與前景研究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雜糧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中國雜糧、豆類及籽類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3504億元。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指出,預包裝大米、雜糧、豆類及籽類行業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1505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08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8.5%。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持續增長,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供給的核心力量。
近年來,我國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持續增長,經營規模不斷擴大。從主體數量看,截至2022年底,全國已有家庭農場393.4萬個、農民合作社208.6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107萬個,分別是2018年的6.11倍、1.10倍和2.89倍。近半數家庭農場從事糧食種植生產,糧食生產類專業合作社占比超四分之一。
從經營規模看,2022年全國家庭農場經營土地總面積6.98億畝,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63億畝,同比增長17.1%,占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的17.6%,平均每個種糧家庭農場經營土地面積148.8畝,同比增長2.6%;全國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總面積19.7億畝次,按綜合托管系數計算經營土地面積約5.06億畝,托管服務率達24.8%。
從產品供給看,2021年僅家庭農場糧食產量就超過1.3億噸,約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五分之一。在糧食主產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穩糧保供作用更加明顯。例如,山東省肥城市1531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小麥播種面積近28萬畝,產量占到全市小麥產量的60%以上;汶上縣9成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小麥、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種植,生產了全縣80%的小麥、70%的玉米和接近100%的大豆。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要素配置高,帶動農業產業“質量、效率”雙提升。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高配置下,生產經營質量和效益得到充分提升。
隨著健康飲食的普及,消費者對營養均衡的食品需求不斷增長,雜糧作為富含營養的食品受到青睞。
消費者購買習慣逐漸從購買散裝產品轉為預包裝產品,因為預包裝產品具有更好的便攜性、質量保障和新鮮度保持。
國家對健康食品行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雜糧作為健康食品得到了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鼓勵農民種植雜糧,支持雜糧加工企業發展,為雜糧市場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產品創新:
雜糧加工企業積極開發新產品,如胚芽米、五谷雜糧、自熱料理等新興主食,以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營養的需求。
產業鏈延伸:
雜糧主產區積極延長產業鏈條,拓寬消費場景,從以往粗放式的銷售模式走向品牌化、精品化的專業型道路。
品牌化經營:
批發商開始做自己的雜糧牌子或經營品牌雜糧,注重產品質量和品牌形象的塑造。
綜上所述,雜糧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和廣闊的市場前景。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中研網撰寫的雜糧行業報告對中國雜糧行業的發展現狀、競爭格局及市場供需形勢進行了具體分析,并從行業的政策環境、經濟環境、社會環境及技術環境等方面分析行業面臨的機遇及挑戰。同時揭示了市場潛在需求與潛在機會,為戰略投資者選擇恰當的投資時機和公司領導層做戰略規劃提供準確的市場情報信息及科學的決策依據,同時對政府部門也具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想了解關于更多雜糧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8年中國雜糧行業深度調研與發展預測研究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