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水平提升和消費結構升級,消費需求正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轉型,消費者對健康營養更加關注,雜糧日益受到消費者追捧。
雜糧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有世界“雜糧王國”之稱,我國生產的小雜糧營養豐富、保健功效明顯,已成為國際市場的搶手貨。據了解,我國的一些小雜糧加工品,如苦蕎掛面、燕麥片、苦蕎陳醋等小雜糧產品暢銷日本、瑞典、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很受消費者歡迎。
2023年12月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辦的“一帶一路”現代農業和糧食安全發展合作高峰論壇暨全國放心糧油供應網絡建設經驗交流會上,山西省呂梁市興縣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雜糧之鄉”稱號。
全縣共認證綠色雜糧產品73個、有機雜糧產品54個、無公害雜糧產品40個和地理標志產品2個;擁有省級龍頭企業8戶、市級龍頭企業17戶,年生產能力8000萬斤;產品銷售到全國29個省,出口海外,總銷售額3.5億元。
與此同時,興縣借助電子商務的東風,在風光秀麗景色宜人的南山腳下,開辟出一塊“風水寶地”,精心打造了興縣農產品特色館,引進11戶電商企業,通過“公益助農、直播帶貨”等活動長期幫助雜糧企業解決銷售問題,2023年全縣雜糧電商銷售額突破1億元大關,進一步擴大了“興縣雜糧”市場份額,在全國各地叫響了興縣雜糧的“名聲”,“小雜糧”已做成了“大產業”。
雜糧包括谷子、高粱、大麥、蕎麥、燕麥、青稞、綠豆、馬鈴薯、甘薯等。與水稻、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相比,雜糧產量雖然不高,但種類繁多、營養豐富,可以豐富食物來源,還可以作為飼料和工業原料。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雜糧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分析:
與主糧相比,雜糧對耕地和水等自然條件要求不高,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青藏、西南五個區域,可以在田埂、溝邊、沙地、山坡、旱地等瘠薄土地上種植,這些地方種植主糧作物產量低,種植雜糧可以獲得相對較好的收益。在耕地資源有限、水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各地發展雜糧產業,可以突破資源制約,增加雜糧播種面積和產量,挖掘糧食增產潛力,拓寬食物供給來源,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從目前來看,雜糧產業發展趨勢穩步向好,但也面臨著種植分散、產量低、效益差,企業布局分散、規模較小、產業鏈條短,規模化產業化還沒有形成,品牌化發展不足等發展困境。
近些年來,隨著雜糧養生保健功效逐漸被消費者認可,市場對各種雜糧產品的需求正在不斷提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吃250-400g(生重)谷薯類,其中50-150g(生重)為全谷物和雜豆類。粗雜糧的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鐵、鎂、鋅、硒的含量要比細糧多一些。這幾種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的價值是相當大的。
雜糧消費需求調研
隨著消費水平的普及,消費者對雜糧食物的質量要求也在逐漸提高,以及傳統的實際功能營養需求,一些新興的營養功能服務需求也日益凸現,傳統雜糧的升級改造和產品多樣化也將成為雜糧產業的發展動力。
隨著雜糧消費日趨家常化,不僅日常食用雜糧的人群在擴大,還有更多家常品類在與新品雜糧、混搭版雜糧、便捷雜糧包的競爭中重新受到青睞,奪回了市場C位。隨著雜糧消費進入常態化,終端消費也將更加細致。
報告在總結中國雜糧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雜糧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雜糧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雜糧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雜糧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