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蜜蜂作為地球上最勤勞的生物之一,造福了人類、植物和環境。通過將花粉從一朵花帶到另一朵花,蜜蜂和其他傳粉者不僅幫助生產了大量的水果、堅果和種子,還使產品更加多樣且質量更高,有助于糧食安全和營養。蜜蜂、鳥類和蝙蝠等傳粉者影響了全球35%的作物生產,增加了全球87種主要糧食作物的產量,以及許多植物源藥物的產量。全球四分之三生產供人類食用的水果或種子的作物,至少部分依賴傳粉者。
在我國養殖業中,蜂產業只占據很小地位,發展有限。但是不起眼的蜂產業不僅為大眾帶來甜蜜,更是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讓不少偏遠山區的群眾靠著養蜂實現了增收致富,走上小康之路。
2018年起,為了推動我國蜂產業發展,財政部每年落實資金5000萬元,支持河南、湖北、云南等10省份實施蜂業質量提升行動。2022年開始,每年資金增加到8000萬元。
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蜂大國,蜜蜂資源豐富,蜜源也很豐富,蜂群規模大,但受科技水平、勞動者素質等因素影響,我國蜂業發展總體質量不高,種蜂育繁推體系不健全,養蜂生產方式粗放,蜂產業質量效益競爭力亟待提升。
“2021年實施蜂業質量提升行動以來,我們充分挖掘利用地理區域、自然生態和中蜂資源優勢,推廣蜜蜂授粉替代人工授粉技術,提高養蜂標準化水平,有效推動了蜂產業高質量發展。”廣西農業農村廳畜牧與飼料處處長羅軍介紹,2022年,廣西飼養蜜蜂109萬群,蜂蜜產量2.95萬噸,同比增長13.5%。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蜜蜂養殖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分析
廣東省的蜜蜂品種主要是華南中蜂。華南中蜂是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的地方品種資源,也是廣東省畜禽地方品種。華南中蜂的體型一般比北方中蜂要小,蜂王基本呈黑灰色,腹節有灰黃色環帶,雄蜂呈黑色,工蜂為黃黑相間,平均吻長約5毫米,平均前翅長約8.3毫米,前翅寬約3.6毫米,3+4腹節背板總長4毫米,肘脈指數3.58。
華南中蜂對華南地區山區的適應性很強,飼養華南中蜂已成為山區很多農戶致富途徑,對山區經濟的發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中心分布區的放養方式有兩種,75~80%的蜂群為定地結合小轉地飼養,20~25%的蜂群為定地飼養,大多數蜂群采用活框飼養,少數蜂群采用傳統方式飼養。
目前我國蜜蜂地方品種14個,培育品種8個,引入品種8個。全國共有蜂群約1440萬群,每年蜂蜜產量46萬噸左右,我國蜂業從育種到養殖生產加工都有了顯著提升。
隨著蜂產業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不斷推進,蜂蜜、蜂王漿、蜂膠等蜂產品產量也不斷提升。“現在我國蜂蜜、蜂王漿、蜂膠等蜂產品產量都占世界首位,但是我國卻沒有足夠有影響力的蜂產品品牌,品牌化推進工作迫在眉睫。”
從國外來講,我們都知道現在國外并沒有養殖中蜂,其他蜂種也比較少,主要以西方蜜蜂為主,算是目前全球廣泛養殖的一種蜜蜂吧,在那里屬于西方蜜蜂與中蜂共同養殖的國家。從國外的多數國家的養殖情況來看,國外的意蜂養殖主要以產蜜為主,以授粉為主,多箱體,粗放式養殖和機械化管理是目前國外養殖蜜蜂的特點。目前蜂部落小編沒有關于國外蜂群數量變化的最新資料,但是個人認為數據是增加的。
從國內的蜜蜂養殖情況來說,目前國內的蜜蜂數量,蜂產品數量還是全球第一,尤其是蜂王漿,幾乎是我們國家的特產。目前國內養殖蜜蜂的情況是中蜂和意蜂共同養殖,雖然說產量高,但是問題也比較凸顯,比較明顯的問題是意蜂蜜質量普遍偏低,與中蜂蜜難以區分,導致市場比較混亂,養蜂人素質參差不齊,對蜂蜜市場的管理相對國外發達國家來說距離還比較遠。
未來國內市場的變化,蜂部落小編認為還是會考慮間距化,目前面臨的問題是蜂蜜的生產參差不齊,沒有保障,大量蜂蜜沒有經過相關檢驗,水蜜過多,檢驗標準低,養殖人員可以說是亂七八糟。如果從一個市場的角度來看,這種市場肯定是不會長久的,尤其是未來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很多人會更加注重健康,新一代的人由于文化水平的提高,判斷能力會更加科學和理性,所以未來養蜂行業蜂部落還是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了解更多關于蜜蜂養殖行業詳情,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蜜蜂養殖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