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漁業大國里首個實現養殖產量超過捕撈業的國家,我國內陸河流、湖泊、水庫和坑塘等水域灘涂面積5.5億畝,適宜開展養殖生產的內陸水面面積約1億畝,宜漁水域面積廣闊。“漁業領域踐行大食物觀有基礎、有優勢,潛力巨大。”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說。各地堅持數量和質量并重、生產和生態協調、發展和安全統籌,加快由速度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不斷提高產業生態化、集約化和智能化水平。
池塘養殖、近海養殖以及天然捕撈是我國水產品保供的基本盤。看總量,2023年,我國全年水產品總產量達7100萬噸,比上年增長3.4%,其中,養殖產量占比達81.9%。看人均,水產品人均占有量超過48公斤;看品種,水產養殖種類達300種以上,涵蓋魚、蝦、蟹、貝、藻等各類水產品種。
根據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水產苗種培育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顯示:
水產養殖行業市場分析
作為世界漁業大國里首個實現養殖產量超過捕撈業的國家,我國內陸河流、湖泊、水庫和坑塘等水域灘涂面積5.5億畝,適宜開展養殖生產的內陸水面面積約1億畝,宜漁水域面積廣闊。
池塘養殖、近海養殖以及天然捕撈是我國水產品保供的基本盤。看總量,2023年,我國全年水產品總產量達7100萬噸,比上年增長3.4%,其中,養殖產量占比達81.9%。看人均,水產品人均占有量超過48公斤;看品種,水產養殖種類達300種以上,涵蓋魚、蝦、蟹、貝、藻等各類水產品種。
現代海洋牧場初具規模。2023年,我國統籌漁業發展補助資金3.9億元支持39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目前已建成海洋牧場300多個。據測算,已建成的海洋牧場,每年固碳量56萬噸,消減氮4.9萬噸、磷2000余噸,年產生生態效益1700余億元。
耕海牧漁,向深遠海挺進。2022年,全國深遠海養殖產量達39.3萬噸,占海水魚類養殖產量的兩成以上。沿海各地培育出大黃魚“甬岱1號”“富發1號”和金鯧“晨海1號”等適合深遠海養殖的新品種。去年,我國首艘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深藍號”正式入漁南極。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徐樂俊表示,更好滿足消費者對優質水產品的需求,一方面要通過培育優質水產品種、推廣高值名優品種、提升養殖技術等措施,合理調整水產養殖品種結構,增加高品質水產品供給。另一方面,要加強水產品冷鏈物流建設,進一步拓展西部地區水產品消費市場,加快構建“水產品產地—物流基地—銷售地區”的冷鏈物流渠道。
水產養殖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近年來,隨著全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識升級,品質生活消費在我國居民消費支出中的占比逐年上升。民以食為天,尤其是在日常飲食支出中,國人更注重營養和健康的搭配,蛋白質食物中低脂且優質的水產品,受到越來越多中國家庭的青睞,也與當下健康養生的消費潮流緊密結合。
隨著市場需求持續擴大,國內水產養殖業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以保證食品安全、品質與市場供應量為前提,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高新技術的深度應用,進一步讓水產養殖市場進入智能化發展時代,多個細分賽道迎來了黃金發展機遇。行業評估顯示,2022-2027年期間,我國水產養殖業產值年均復合增速將保持在4%左右,預計到2027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3萬億元。
進入21世紀,到了信息漁業時代,信息化技術在養殖場景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水產養殖效率進一步提升;如今,在政策和市場驅動下,我國水產養殖業已經全面邁入智能化發展時代,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應用成為常態,進一步彌補了傳統養殖模式的不足和短板,在提升養殖規模的同時,進一步確保水產品的安全和質量,行業也全面迎來了高質量發展。
想了解關于更多水產苗種培育行業專業分析,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院撰寫的《2024-2029年中國水產苗種培育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同時本報告還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