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水產養殖種類達300種以上
作為世界漁業大國里首個實現養殖產量超過捕撈業的國家,我國內陸河流、湖泊、水庫和坑塘等水域灘涂面積5.5億畝,適宜開展養殖生產的內陸水面面積約1億畝,宜漁水域面積廣闊。
2023年,我國全年水產品總產量達7100萬噸,比上年增長3.4%,其中,養殖產量占比達81.9%。看人均,水產品人均占有量超過48公斤;看品種,水產養殖種類達300種以上,涵蓋魚、蝦、蟹、貝、藻等各類水產品種。
水產養殖是人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獲水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一般包括在人工飼養管理下從苗種養成水產品的全過程。廣義上也可包括水產資源增殖。
根據水域環境條件的要求,可以分為淡水養殖、海水養殖、淺海灘涂養殖三類;按照養殖對象,更是細分為魚類、蝦類、蟹類、貝殼類、龜鱉類、藻類等;按照養殖方式,可分為精養、粗養、單養、混養、靜水式、流水式等多種形態。
水產養殖有粗養、精養和高密度精養等方式。粗養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種,完全靠天然餌料養成水產品,如湖泊水庫養魚和淺海養貝等。精養是在較小水體中用投餌、施肥方法養成水產品,如池塘養魚、網箱養魚和圍欄養殖等。高密度精養采用流水、控溫、增氧和投喂優質餌料等方法,在小水體中進行高密度養殖,從而獲得高產,如流水高密度養魚、蝦等。
截至2022年,我國工廠化水產養殖水體達1億多立方米。全國先后發展各類水產苗種繁育主體2萬余家,國家級水產原良種場數量達到101家,實現魚蝦蟹貝藻鱉參全覆蓋。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徐樂俊表示,更好滿足消費者對優質水產品的需求,一方面要通過培育優質水產品種、推廣高值名優品種、提升養殖技術等措施,合理調整水產養殖品種結構,增加高品質水產品供給。另一方面,要加強水產品冷鏈物流建設,進一步拓展西部地區水產品消費市場,加快構建“水產品產地—物流基地—銷售地區”的冷鏈物流渠道。
水產養殖產業是中國農業結構中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我國的水產養殖技術在逐年優化,養殖產出效率逐年提高,工業化養殖成為潮流趨勢。中國水產養殖產業鏈下游還出現了水產預制菜細分市場機遇。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水產養殖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分析:
隨著技術的逐步發展,內陸地區生產的海鮮已漸漸走入尋常百姓家。2023年,內陸多地海鮮陸續豐收的消息火爆出圈,“海鮮陸養”技術難點在哪?
所謂“海鮮陸養”模式,是指在陸地營造出類似于海洋的生態環境,人工養殖魚類、蝦蟹類、貝類等海產品。基于不受環境限制、可實現高密度養殖等優勢,“海鮮陸養”成為水產養殖的一個新方向。
“海鮮陸養”火爆出圈的背后是層層技術難點的突破。安徽海璟水產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魏曉東介紹,要實現真正的循環水養殖,就要解決水質優化問題,如水質富營養化、水體滋生病蟲、排泄物等,同時,要預防自然環境和人為活動帶來的灰塵顆粒、細菌、重金屬等污染。
“‘海鮮陸養’可視為將來著力發展方向之一。”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數字漁業創新中心主任李道亮表示,行業亟待出臺相關標準,完善并補齊養殖技術“短板”,同時對養殖企業來說要控制好水處理等生產成本,被消費群體接受過程仍需接受市場的巨大考驗。
本報告將幫助水產養殖行業企業、科研單位、銷售企業、投資企業準確了解行業當前最新發展動向,及早發現行業市場的空白點,機會點,增長點和盈利點……,前瞻性的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形成企業良好的可持續發展優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想要了解更多水產養殖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水產養殖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