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肉作為一種營養豐富的肉類產品,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特別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高品質肉類的需求不斷增加,鴨肉以其獨特的口感和營養價值受到青睞。未來隨著肉類需求供給結構、消費觀念及消費習慣的變化,我國肉類消費結構將逐步由傳統向方便快捷轉變、由追求數量向追求健康、個性、年輕化和功能性轉變,預計禽肉尤其是鴨肉將占據人們餐桌越來越大的比例。
肉鴨產業鏈包括種鴨育種及養殖、商品鴨養殖、飼料加工、屠宰分割、食品加工、羽絨加工等多個環節,是中國傳統特色產業,是畜牧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社會經濟和居民消費非常重要。
肉鴨行業的上游主要是育種、飼料、疫苗、獸藥等行業。中游主要是肉鴨的養殖,下游則是肉鴨的屠宰加工及各類消費渠道。育種是肉鴨產業鏈的起點,種鴨的質量對肉鴨的品質和產量有著重要影響。飼料是肉鴨生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不同生長階段的肉鴨需要不同種類和數量的飼料。疫苗和獸藥用于防治肉鴨的疾病,保證其健康生長。肉鴨養殖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環節。在養殖過程中,需要選擇優良的品種和合適的飼養環境,并采用科學的飼養管理技術,以保證肉鴨的健康成長。屠宰加工是肉鴨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之一。企業會對肉鴨進行屠宰、去毛、清洗、分割等處理,以獲得符合食品加工要求的肉制品。最后,肉制品會通過各類銷售渠道進入消費市場,供消費者購買和食用。。
肉鴨養殖是我國水禽業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肉鴨養殖量位居世界第一,伴隨著養殖總量不斷增長,養殖方式也不斷進步,呈現出適合不同地區特點的多種養殖模式。
2021年,亞洲肉鴨出欄量占全球肉鴨出欄量的85%,占比最大;歐洲肉鴨出欄量占全球肉鴨出欄量的11%;其他地區肉鴨出欄量占全球肉鴨出欄量的4%。其中,中國大陸肉鴨出欄量約占世界68%。全世界肉鴨按出欄數量排名前5位的國家是中國、緬甸、越南、法國和孟加拉國。按產肉量排名,前5 位的國家是中國、法國、緬甸、越南和馬來西亞。
肉鴨產肉量位于豬肉、雞肉之后,是我國第三大肉類產業,為保障我國優質動物性蛋白質的有效供給做出了巨大貢獻。2021年禽肉中雞肉占比將近66%,非洲豬瘟發生后,雞鴨鵝肉均有增長,短期內白羽肉鴨增量最多,鴨肉占禽肉比重在2019年曾達33%。2020—2021年,行業由繁榮轉向低迷,鴨業虧損較大。隨后產能進入調整期。2021年鴨肉占比回落至27%。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肉鴨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顯示:
養殖業對于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肉類需求、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肉禽養殖中,肉鴨養殖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分支,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頗受消費者青睞。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和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對肉鴨養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提高肉鴨生產效益,保證生產安全與環境衛生,肉鴨養殖技術得到了廣泛關注和研究。
在我國飼料糧供應緊張的背景下,為保障我國民眾的優質動物性蛋白供應,發展高飼料轉化效率的雞鴨鵝等家禽產業是必然趨勢。從健康飲食角度看,“白肉”比“紅肉”更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認為,鴨肉和鵝肉與其他畜禽肉比較是最健康的肉品,在蛋白質營養品質和豬、雞、牛、羊肉相似條件下,鴨肉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達到65%,較牛羊肉高約2倍,較豬肉高1.5倍,較雞肉高25%。不飽和脂肪酸能夠起到調節血脂、清理血栓、免疫調節等作用,因此鴨肉是一種更健康的食品。
肉鴨市場也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和機遇。市場的增長率正在逐漸減緩,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因此,養殖戶和相關企業需要時刻關注市場的發展趨勢,以便及時調整策略并抓住潛在的機會。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養殖技術的提升,肉鴨養殖的效益和規模將進一步提升。產業鏈上的各個環節也將得到完善,進一步促進肉鴨行業的發展。未來,肉鴨市場有著廣闊的前景,為投資者提供了持續穩定的經濟回報。
綜上所述,肉鴨市場已成為一個具有巨大潛力和前景的市場。通過緊密關注市場發展趨勢和消費者需求變化,并結合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以及國內外市場的拓展,養殖戶和相關企業可以抓住機遇,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肉鴨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