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餐是近年我國餐飲行業增長最高、最快的細分業態。團餐市場空間巨大,受眾廣泛。數據顯示,團餐的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1.5萬億元增至2023年的2.1萬億元,已成為餐飲市場的中堅力量。業內人士指出,未來團餐行業將日益規范,團餐供應鏈各環節也將協同促進行業綠色環保發展。
中國團餐行業是近年來快速崛起的新興產業,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追求,團餐市場呈現出蓬勃的增長勢頭。
團餐行業現狀
市場規模:團餐市場規模近年來持續增長,根據中烹協報告,團餐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1.5萬億元增至2023年的2.1萬億元,占全國餐飲市場的比例也由32.1%增至40.5%,成為餐飲市場的中堅力量。
消費群體:團餐的主要消費群體包括在校生和企事業單位就業人員,占比分別為77%和其他部分。隨著團餐覆蓋群體的不斷多元化,每個群體都有其特定的餐飲需求與服務期待,共同構成了團餐市場多樣化的消費生態。
市場競爭:團餐市場參與者多樣,包括傳統派、餐飲派、預制派、線上派等,以及眾多中小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市場集中度較低。從營收情況來看,位于5-10億元和20-50億元的團餐企業增長最快,TOP100企業的結構分布逐步由金字塔形向橄欖型發展。
社會責任:根據辰智大數據的報告,2023年團餐行業社會責任綜合指數均值為57.3,其中得分50-60分的企業最多,占到被調研企業數超過一半。在環境保護、社會貢獻和公司治理三個維度中,團餐行業在危機處理、品牌創新與質量認證方面表現較好,但在系統數字化投入、營收能力與研發投入方面尚需改善。
團餐行業發展趨勢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團餐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報告》分析
多元化經營:團餐頭部企業逐漸向多元化的業務經營轉變,不再局限于單一的“團體膳食”業務,而是拓展到更多相關領域。
數字化和智能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成為團餐企業降本增效的重要工具。通過引入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可以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
供應鏈優化:隨著團餐市場的不斷擴大,供應鏈的優化也成為關鍵。通過智能進銷存系統,可以實現分店提交采購申請、總部實現審核和統一采購,從而優化供應鏈管理。
品質化、個性化發展:隨著消費者對餐飲品質要求的提高,團餐行業也將更加注重品質化和個性化發展。通過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餐飲服務,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社區食堂和老齡化市場:隨著老齡化步伐的加深和政策性利好,社區食堂成為新動力,團餐行業將有機會拓展這一市場。
跨界合作:團餐行業將與旅游、文化、體育等相關產業進行跨界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露營產品和活動,提高市場競爭力。
團餐行業的痛點分析
一、市場競爭與同質化嚴重
進出壁壘雙低:團餐行業進入和退出壁壘相對較低,導致市場競爭激烈。
同質化現象嚴重:由于團餐企業大都缺乏技術核心競爭優勢,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品牌知名度低,難以在市場中形成獨特優勢。
價格戰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團餐企業往往通過讓價換取市場,導致行業內無休止的價格戰爭,行業利潤被不斷攤薄。
二、標準化與口味統一問題
行業非標化:團餐行業缺乏標準化,導致食品口味難以統一,影響消費者體驗。
標準化運作的重要性:標準化運作特別是菜肴標準化生產是團餐行業的必經之路,有助于保證餐品的統一口味和品質。
三、客戶多元化需求難以滿足
客戶需求多樣化:隨著團餐覆蓋群體的不斷多元化,每個群體都有其特定的餐飲需求與服務期待,對團餐企業運營提出挑戰。
食堂承包制度限制:傳統的食堂承包制度難以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選擇,增加了團餐企業的運營難度。
四、管理人才稀缺與人力成本高
管理人才稀缺:團餐行業管理人才稀缺,導致企業難以招聘到合適的管理人才,影響企業運營效率。
人力成本高:隨著項目點的增多,團餐企業需要增加廚師和管理人才,導致人力成本不斷升高。
五、供應鏈與成本控制問題
供應鏈復雜:團餐行業的供應鏈相對復雜,包括食材采購、加工、配送等多個環節,對供應鏈管理提出挑戰。
成本控制困難:由于團餐行業的特殊性,如食材價格波動大、客戶需求多樣化等,導致成本控制困難。
六、社會責任與治理問題
社會責任意識不足:部分團餐企業在社會責任方面表現不足,如環保、公益等方面投入不足。
治理水平有待提高:團餐行業在治理水平方面有待提高,如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
欲知更多關于團餐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團餐行業市場前瞻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