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餐,作為萬億級餐飲市場的“隱形大鱷”,近年來一路高歌猛進。根據中國飯店協會的數據統計,2021年,我國餐飲市場回暖的背景下,團餐行業實現市場規模1.77萬億元,較上年增加0.27萬億元,同比增長18.0%。
團餐,即團體膳食,是一種為群體消費者提供就餐服務的餐飲模式。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學校等的飲食供應已成為團餐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還有部隊團餐、會議團餐、活動團餐等。
團餐行業產業鏈較長,涉及的環節較多。產業鏈上游主要是供應商,包括提供原材料、餐飲服務及設備等商家;中游則是團餐運營企業,代表性企業有千喜鶴、健力源和德保膳食等,下游主要是學校、機關、企業等消費群體。
調查顯示,團餐女性消費者占比較高,達60%;年齡段集中為80后和90后,占87.4%;企業職工居多,合計占60.1%,其次是醫生、老師、律師、記者等專業人員,占團餐消費者的12.1%。65.7%的團餐消費者參與過中餐和地方菜的團餐,其次為自助餐類團餐,占比57.4%。
除食堂餐外,吃盒飯和員工團餐、企業自助餐、下午茶和茶歇、活動餐四類團餐的團餐消費者均超半數,其中盒飯、員工團餐的比例最高,為54.8%。
團餐行業的發展形勢與經濟水平和人口數量息息相關。我國團餐頭部企業多分布在安徽省、廣東省、上海市和北京市等經濟相對發達、人口數量相對較多的地方。
2021年,我國團餐TOP100企業主要分布在安徽、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湖北、四川等地。安徽占比最多,達23%;廣東、上海、北京、江蘇占比分別為14%、14%、13%、7%。其中超六成企業分布在安徽、廣東、上海、北京四地,頭部企業分布于地區人口數量及經濟發展水平呈正相關。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團餐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分析:
2021年中國團餐百強企業收入主要來源于高校食堂、企事業單位食堂和中學食堂,占比分別為28.1%、26.9%和18.2%。隨著團餐企業的深入發展,經營范圍不斷擴張,醫院、民航、鐵路、大型活動等細分領域的團餐市場潛力逐漸釋放。
現階段我國團餐企業運營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一是進駐甲方,即團餐企業以承包食堂的形式服務于大型企業、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軍隊、工廠等甲方單位;二是集體配餐,企業通過自建或與第三方合作的中央廚房,完成餐品加工生產,再定時定量配送到甲方單位,該模式主要服務于小型企業、組織及其他社會團體。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服務經濟與餐飲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趙京橋提到,新一代信息技術、食品工業技術和生物技術,都在推動產業向數字化、工業化的方向升級。同時,追求社交、體驗、國潮等消費潮流的Z世代,以及越來越多的注重便利、健康、營養的銀發群體都成為團餐的重要消費主體,這也在要求團餐企業做出調整。
行業持續火熱拉升了市場對預制菜的需求
團餐目前發展的主要困境之一就是標準化不足,出品的口味參差不齊,食材的搭配混亂,營養和健康也難以保障,預制菜可以通過經驗豐富的星級廚師通過工業化手法對出品進行專業的研發,通過現代化生產技術和保鮮技術,讓現場的制作節省了大量的步驟,也確保了出品的穩定,味道佳。
團餐銷售渠道的穩定性、規模化,無疑使之成為當下各類預制菜企業重點瞄準、試圖全面占領的新增量市場。團餐行業的火熱持續拉升了市場對預制菜的需求。
報告對我國團餐的行業現狀、市場各類經營指標的情況、重點企業狀況、區域市場發展情況等內容進行詳細的闡述和深入的分析,著重對團餐業務的發展進行詳盡深入的分析,并根據團餐行業的政策經濟發展環境對團餐行業潛在的風險和防范建議進行分析。
想要了解更多團餐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團餐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