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取消銀行網點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數量限制,而在此前的規定中,商業銀行網點的合作數量不得超過3家。此外,《通知》還重申了銀保合作的相關要求。
專家普遍表示,《通知》能豐富銀行銷售保險產品貨架。總體來看利好消費者、銀行和部分保險機構。對于銀行而言,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大力發展銀保業務可以降低“存貸息差”風險,也能增加代理保險收取的手續費收入。但專家同時提醒,“資金運用收益率下行”的風險的部分銀行系險企在迎接利好的同時還應加快轉型,調整產品結構。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保險代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顯示:
對于2024年保險代理行業的市場前景預測,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分析:
市場需求:隨著人們風險意識的提高和財產保障需求的增加,保險需求預計將持續增長。保險代理作為專業的渠道,能夠提供個性化的保險解決方案,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因此,從市場需求的角度看,保險代理行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曾經規模接近千萬的國內保險代理人市場,僅僅隔了五年,就縮減至不到300萬人。近期滬港兩地上市險企的年報數據揭開了2023年保險代理人隊伍面臨的重大挑戰。頭部上市險企年報公布數據顯示,中國人壽2023年總銷售人力約為69.4萬人,同比下降5%,個險人力同比再降超3萬人,僅有63.4萬人,較2022年同期下滑5%。其中營銷隊伍規模為41.0萬人,同比下降5%;收展隊伍規模為22.4萬人,同比下降5.88%。
中國平安個人壽險代理人數約34.7萬人,同比下滑22%,較2022年同期減少了9.8萬人;太保壽險月均保險營銷員數量約21萬,保險營銷員19.9萬人;新華保險個險代理人規模人力15.5萬人,同比下降21%,較上年減少4.2萬人;人保壽險個人業務事業群月均有效人力2.1萬人,個人業務事業群營銷員為8.88萬人;太平人壽個人代理數目約23.47萬人,同比下滑近40%,較2022年同期減少了15.64萬人,呈現近5年最大降幅。
技術創新:科技的發展將持續推動保險代理行業的創新和進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將使保險代理能夠更好地理解客戶需求,提供更準確、高效的服務。此外,互聯網和移動端技術的普及也使得消費者能夠更便捷地購買保險產品,享受個性化的服務體驗。因此,技術創新將為保險代理行業帶來更大的市場機遇。
市場競爭:保險代理行業的市場競爭將日趨激烈。為了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保險代理機構需要不斷推出創新的保險產品,提高服務質量,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此外,保險代理機構還需要加強與其他行業的合作,拓展業務領域,提高市場占有率。
在保險發展中,產品銷售通過銀行渠道代理的占比較高,這有助于充分發揮銀行、保險各自的優勢更好地做好保險服務。《通知》取消銀行網點與保險公司合作的數量限制,有助于更好更充分的利用銀行渠道,豐富銀行銷售保險產品的貨架,從而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看來,取消合作的數量限制,總體來看利好消費者、銀行和部分保險機構。對于消費者來說,有助于擴大保險產品的覆蓋面,一方面給予了消費者更多的產品選擇,另一方面增加了消費者購買保險的便捷性。對于銀行來說,在當前低利率環境下,通過大力發展銀行保險業務,一方面可以降低“存貸息差”風險,另一方面可以增加代理保險收取的手續費收入。
政策支持:政府對保險行業的支持力度預計將繼續加大。政府將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保險代理行業的發展,如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秩序、鼓勵技術創新等。這將為保險代理行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促進行業的健康發展。
今年3月正式實施的《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應在行業自律組織制定的銷售能力分級框架下,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本機構保險銷售能力資質分級管理體系,對所屬保險銷售人員進行分級,并與保險公司保險產品分級管理制度相銜接,區分銷售能力資質實行差別授權。
在業內看來,對代理人實施分級管理,相當于提高了保險銷售人員門檻,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從短期看,保險從業人員的數量仍將持續下滑,與此同時,代理人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質量水平得到提升,進而增強了保險業的規范性和美譽度,長期來看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2024年保險代理行業市場前景看好。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技術創新推動行業進步、政策支持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以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等因素都將為保險代理行業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然而,保險代理機構也需要關注行業風險和挑戰,如加強風險管理、提高服務質量等,以確保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保險代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未來投資戰略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