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貿市場作為居民日常購物的重要場所,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同時,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健康的關注度增加,農貿市場在農產品供應鏈中的地位也逐漸提升。
農貿市場是農副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雙方直接進行買賣活動的場所。其作用是:在農業生產者個人或集體間互通有無、調劑余缺,為農村居民提供副食品供應;彌補國營商業不足,滿足城鎮居民的“菜籃子”需求;縮短上市時間,保持商品鮮度;農副產品生產者直接獲取產品信息。農貿市場所售商品價格,是在國家政策法令允許范圍內,由買賣雙方議定。對于群眾生活必需的某些商品,國家實行最高限價。
2022年1月24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十四五”現代流通體系建設規劃》,其中提出“完善農產品現代流通網絡,支持全國骨干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重點加快中西部及東北地區農產品主產區市場建設”,“農產品產地市場提升行動。在農產品主產區,結合產業發展,省部共建一批全國性農產品產地市場,推動發展一批區域性農產品產地市場,支持建設一批田頭市場”。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農貿市場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顯示:
根據全國城市農貿中心數據顯示,農貿市場中民營市場占比較高,約為47.50%;混合所有制市場數量占比相對較小,約為10.84%;國有農貿市場占比約為23.33%;集體所有制市場占比約為18.33%。根據市場調研數據分析,2022年江蘇省農貿市場數量為2415個,位列第一,廣東及山東農貿市場數量為2267、1981個,浙江及上海農貿市場數量分別為1537、843個。
圖表:2022年主要省份地級市農貿市場數量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從市場競爭來看,農貿市場行業存在一定的競爭壓力。傳統農貿市場與農產品電商、超市等新型業態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傳統農貿市場在價格、地理位置等方面具有優勢,而農產品電商則在便捷性、個性化服務等方面具有優勢。這種競爭態勢促使農貿市場不斷創新經營模式和提升服務質量。
傳統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通過商品的集散節約了購銷雙方的信息搜尋成本,在農副產品流通環節具有重要地位。近年來,電子商務、展會訂單、產地直銷、農超對接等多種新型商業形態興起,使得農副產品流通中轉環節減少,信息搜尋和產品流通成本大大降低,傳統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在資金投入、產品設計、人才支撐、運作模式創新等方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此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部分專業化農副產品市場運營公司正在全國范圍內鋪設農副產品批發交易網點。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貿市場將繼續作為城鄉居民“菜籃子”商品供應的主要場所,其社會地位和經濟價值將進一步凸顯。農貿市場不僅具有經濟屬性,還具有社會性和很強的公益性,政府通常會將其作為“民生工程”、“再就業工程”等工作的平臺,以促進城市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
農貿市場行業將更加注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農業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成為農貿行業的重要議題。未來,農貿市場將推廣環保技術和綠色生產方式,實現經濟和環境的雙重效益。同時,農貿市場也將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管,確保農產品安全可靠,提升消費者的信任度。
農貿市場行業將面臨轉型升級的挑戰和機遇。隨著新型農貿市場的構建和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推進,農貿市場需要不斷創新經營模式和提升服務質量,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未來,農貿市場可能會融入更多科技元素,如智能化、信息化等,以提升運營效率和消費者體驗。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國農貿市場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