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行業是指用于銷售蔬菜、水果、瓜果、水產品、禽蛋、肉類及其制品、糧油及其制品、豆制品、熟食、調味品、土特產等各類農產品和食品的以零售經營為主的固定場所,也指農村中臨時或定期買賣農副業產品和小手工業產品的市場。
農貿自由市場又稱農貿市場或自由市場,是農副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雙方直接進行買賣活動的場所,具有明顯的經濟屬性,但也有濃厚的社會性、功能性、公益性。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農貿市場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分析
農貿市場行業的產業鏈上下游結構
上游農業生產是農貿市場行業產業鏈的最上游,包括農作物的種植、畜牧養殖、水產養殖等。農業生產為農貿市場提供了豐富的農產品原料,是產業鏈的基礎和核心。
農資供應是農業生產的重要支撐,包括種子、化肥、農藥、農膜、農機具等。這些農資產品的質量和供應情況直接影響到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農產品的產量與質量。
中游農產品加工是農貿市場行業產業鏈的重要一環,通過對農產品的加工處理,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農產品加工企業可以將原材料加工成各種食品、飲料、調味品等。
農產品流通是連接上游生產者和下游消費者的重要橋梁,包括農產品的收購、儲存、運輸、銷售等環節。農產品流通企業通過建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將農產品從生產地運送到銷售地,滿足消費者的購買需求。
下游消費者是農貿市場行業產業鏈的最終環節,也是產業鏈價值的最終實現者。消費者通過購買農產品滿足自己的日常生活需求,同時推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農貿市場行業的市場發展現狀
2022年,中國的主要農產品糧食產量達到68652.7萬噸,比上年增加368萬噸,增產0.5%。肉類、水果、禽蛋、水產品的產量分別為9328.4萬噸、31296.2萬噸、3456.4萬噸、6865.91萬噸。此外,2022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3343.2億美元,同比增長9.9%,其中出口982.6億美元,進口2360.6億美元。
農產品批發市場主要交易糧油、畜禽肉、禽蛋、水產、蔬菜、水果、茶葉、香辛料、花卉、棉花、天然橡膠等農產品及其加工品。這些市場不僅提供商品集散、信息公示、結算、價格形成等服務,還在國家經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中國農批市場的發展受到宏觀經濟環境、政策環境、技術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這些因素包括GDP增長、工業經濟發展、固定資產投資、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鄉居民收入與消費、對外貿易發展等。此外,信息化技術和倉儲儲藏技術在農批市場的發展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農批市場的競爭環境包括買方議價能力、供方議價能力、新進入者能力和替代產品威脅。農批市場的經營模式和交易情況也是分析的重點,包括市場交易主體、交易方式和市場經營模式。
線上線下融合。隨著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普及,線上線下融合成為了農貿市場發展的趨勢。一些傳統市場開始與電商平臺合作,通過在線銷售和配送服務來滿足消費者需求。此外,一些創新型農貿市場還推出了線上預訂、線下自提的模式,讓消費者更加方便地購買到新鮮的農產品。
農產品加工與創新。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農產品加工與創新成為了農貿市場發展的關鍵。農產品加工不僅可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還可以滿足消費者對多樣化、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
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農業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成為農貿行業的重要議題。未來,農貿行業將更加注重農業的環保和可持續發展,推廣環保技術和綠色生產方式,實現經濟和環境的雙重效益。
產銷一體化。為了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降低成本,農貿市場逐漸發展出產銷一體化的模式。這種模式可以使農民直接面對消費者,減少中間環節,提高農產品的流通效率。
農貿市場數量的增加與轉型:農貿市場的數量在逐年增加,但其在零售市場的占比卻在下降。這主要是由于生鮮超市、社區便利店、電商等新型零售業態的快速發展。為了適應市場變化,農貿市場需要進行轉型改造,提升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以吸引更多消費者。
在未來的發展中,需要不斷創新和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同時加強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提高農產品的品質和安全性,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
了解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農貿市場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同時, 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