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人口基數龐大、城市日漸增多和擴張的背景下,全國各地水資源需求持續上升,供水量小于用水量。未來,隨著我國人口持續增加、城鎮化進程加快以及生活設施不斷豐富,居民生活用水仍將保持持續增長。
在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同時,我國也面臨著水資源需求持續上升、水源型缺水、水質性缺水等多重挑戰,并且逐漸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阻礙因素。
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嚴重制約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和農業面源等污染源的排放,對水質造成了嚴重影響。這不僅影響了水資源的利用價值,也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構成了威脅。
水污染是指水體因人類活動而遭受的物理、化學或生物性質的惡化,導致水質下降,影響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的健康。
水污染產業涵蓋了多個細分領域,主要包括污水處理、污泥處理、水質監測、水污染治理設備制造等。其中,污水處理是水污染產業的核心領域,包括市政污水、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處理。
水污染產業鏈結構復雜,包括上游設備制造、中游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下游服務市場等多個環節。上游設備制造主要提供污水處理設備、水質監測設備等;中游工程建設和運營管理則負責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運營和維護;下游服務市場則包括技術咨詢、售后服務、環保設施運營等。各環節相互關聯,共同推動水污染產業的發展。政府在水污染產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制定政策法規、提供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等手段推動產業的發展。
中國水環境治理行業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旨在推動水污染防治與水資源保護的政策法規,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水十條”)、《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以及“十四五”規劃中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和具體措施等。這些政策不僅為水污染處理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法律框架和政策支持,還通過資金投入、稅收優惠等措施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和設施建設力度。
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各省市積極推動污染治理行業的發展,比如四川省發布的《河南省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方案》,鼓勵大型環保集團、具有專業能力的環境污染治理企業組建聯合體,按照統籌規劃建設、系統協同運營、多領域專業化治理的原則,對地表污水、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垃圾、固體廢物、廢棄礦山、礦渣、尾礦庫、廢棄礦井、煤矸石、危險廢物、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提供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水污染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
《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優良(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為89.4%,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十三五”以來實現“八連升”,累計上升21.6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比例為0.7%,同比持平,“十三五”以來累計下降7.9個百分點。重點流域水質改善明顯,長江、黃河干流全線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海河流域水質由輕度污染改善為良好。重點湖庫和飲用水水源水質保持改善態勢,全國地下水水質總體保持穩定。
全國管轄海域海水水質總體穩中趨好。一類水質海域面積占管轄海域面積的97.9%,同比上升0.5個百分點。近岸海域水質持續改善,優良(一、二類)水質面積比例為85.0%,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十三五”以來累計上升12.1個百分點;劣四類水質面積比例為7.9%,同比下降1.0個百分點,“十三五”以來累計下降3.4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我國水污染治理行業起步較晚,在治理水平上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未來行業將面臨廣闊的市場空間。
水污染產業在面臨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水污染問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給治理工作帶來了巨大壓力;另一方面,行業內部存在技術參差不齊、市場秩序不規范等問題。然而,這些挑戰也孕育著機遇。隨著環保政策的加強和公眾環保意識的提高,水污染產業將迎來更多的發展機遇和市場空間。
想要了解更多水污染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水污染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報告對國際、國內水污染行業市場發展狀況、關聯行業發展狀況、行業競爭狀況、優勢企業發展狀況、消費現狀以及行業營銷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在總結中國水污染行業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水污染行業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