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行業市場需求的旺盛主要受到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和農業灌溉用水需求的驅動。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工業化的深入發展,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需求急劇上升。同時,在一些干旱和半干旱地區,農業灌溉用水短缺也是推動海水淡化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海水淡化即利用海水脫鹽生產淡水。是實現水資源利用的開源增量技術,可以增加淡水總量,且不受時空和氣候影響,可以保障沿海居民飲用水和工業鍋爐補水等穩定供水。從海水中取得淡水的過程謂海水淡化。所用的海水淡化方法有海水凍結法、電滲析法、蒸餾法、反滲透法、以及碳酸銨離子交換法,應用反滲透膜法及蒸餾法是市場中的主流。
世界上有十多個國家的一百多個科研機構在進行著海水淡化的研究,有數百種不同結構和不同容量的海水淡化設施在工作。一座現代化的大型海水淡化廠,每天可以生產幾千、幾萬甚至近百萬噸淡水。水的成本在不斷地降低,有些國家已經降低到和自來水的價格差不多。某些地區的淡化水量達到了國家和城市的供水規模。
我國海水淡化從1958年電滲析海水淡化開始,經過60多年幾代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努力,我國的海水淡化技術基本成熟,并逐步建立了我國海水淡化產業體系。近十多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海水淡化技術,海水淡化產業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大連、唐山、日照、舟山等沿海嚴重缺水城市和海島地區著力推進海水淡化在石化、核電、鋼鐵等行業應用。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已經為緩解我國資源性缺水和水源性缺水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中國高度重視海水淡化工作,海水淡化作為重要內容已被列入國家規劃中。目前,我國海水淡化技術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并日趨完善,且隨著裝置規模的擴大和技術進步,及水價機制的改革,利用淡化海水已具備大力發展的經濟條件。淡水危機及成本優勢的逐漸顯現使得我國海水淡化產業化進程加快。中國是一個干旱缺水的國家,人均不到2200立方米,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且水污染問題日益嚴重,90%城市地下水受不同程度污染。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156個,工程規模達到252.3萬噸/日,同比增長7%。從規模看,萬噸級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規模230萬噸/日,占全國現有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的比重高達92%;千噸級及以上、萬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規模20.83萬噸/日,約占8%的市場份額;千噸級以下海水淡化工程規模較小。這些工程主要分布在遼寧、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海南10個沿海省(區、市),其中浙江、山東和河北三個省份的海水淡化工程規模合計占全國總規模的75%以上。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價值評估報告》顯示:
全國海水淡化工程主要分布在沿海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島,主要用于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工業用水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的電力、石化、鋼鐵等高耗水行業;生活用水則主要集中在海島地區和天津、青島等沿海城市。從增長情況來看,2023年有5個省份的海水淡化工程規模實現增長,其中福建省同比增長26%,增速位列第一;山東省同比增長18%,增速位列第二;廣東省同比增長10%,位列第三。
目前,全國海水淡化工程主要應用的技術包括反滲透、低溫多效及多級閃蒸3種技術。其中,反滲透技術應用最為廣泛,截至2023年底,全國應用反滲透技術的工程規模約占全部工程規模的2/3,數量占全國海水淡化工程全部數量的88%。此外,低溫多效技術也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在市場競爭方面,海水淡化行業已經呈現出多元化的競爭格局,包括國內外多家企業在內的眾多參與者都在積極爭奪市場份額。
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海水淡化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一方面,膜技術的革新、能源利用的優化、集成系統與智能化管理等將成為技術創新的重點方向;另一方面,國際合作也將成為推動海水淡化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例如,中國與納米比亞等國的淡水合作項目已經簽署或正在推進中,這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全球水資源管理中的話語權。
綜上所述,海水淡化行業市場規模正在持續擴大并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技術不斷進步并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市場需求旺盛并受到多種因素的驅動;競爭格局多元化并呈現出激烈的競爭態勢;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并需要加強國際合作以推動行業發展。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海水淡化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投資價值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