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漁業指通過在海洋中捕撈、采集和養殖水生動植物獲得水產品的一類生產活動。
海洋漁業因離海岸的遠近不同,可分為近海、外海、遠洋漁業;而按照生產特性劃分,海洋漁業可進一步劃分為海洋捕撈業和海水養殖業。
海洋漁業行業分析
海洋捕撈屬采集性工業。海洋捕撈指人類使用生產工具從海洋中直接獲取具有經濟、社會、美學價值的水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
海水養殖是利用沿海的淺海灘涂養殖海洋水生經濟動植物的生產活動。包括淺海養殖、灘涂養殖、港灣養殖等。可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1)按養殖對象可分為:魚類、蝦類、蟹類、貝類、藻類、海珍等,而以貝類、藻類最為普遍,蝦類次之;(2)按集約化程度可分為:粗養、半精養、精養;(3)按生產方式可分為:單養、混養(如魚蝦)和間養(海帶和貽貝)。
我國海水養殖產量穩步增長,近海捕撈產量呈現下降趨勢,海洋漁業呈現以海水養殖為主,近海捕撈為輔,遠洋捕撈穩定發展的格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海洋捕撈量約為1185.76萬噸,海洋養殖量約為2295.28萬噸。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海洋漁業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預測報告》分析:
我國海洋漁業資源十分豐富,改革開放后,海洋漁業持續快速發展,海水養殖業迅速崛起,形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水養殖業。我國海洋漁業受政策和資源雙重因素影響,產值整體保持增長態勢,截止到2022年我國海洋漁業總產值達6661億元,其中海洋捕撈產值2277億元,海洋養殖產值4384億元。
2023年,福建海洋生產總值約1.2萬億元,水產品總產量890萬噸,水產品人均占有量200余公斤,均居全國前列。
福建海域面積13.6萬平方公里,有大小海灣125個、海島2200多個。“靠海吃海”,福建加快建設“藍色糧倉”。
“踐行大食物觀,大力推進‘藍色糧倉’建設,福建將進一步優化漁業產業結構,增強水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推進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我國海洋漁業不斷延長產業鏈
從育苗養殖到裝備制造,從水產加工到冷鏈物流,從產品研發到市場營銷,由“一條魚”牽出的“一條鏈”日臻完善。如今,我國海洋漁業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利益鏈,海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
我們的報告《2024-2029年中國海洋漁業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預測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
海洋漁業產業鏈貫穿整個產業環節,包括從海洋漁業捕撈、海洋漁業養殖起,到海洋漁業產品加工、流通的所有環節和整個流程。由包括海洋捕撈、海水養殖和海產品加工等主導部門,和物流、銷售、漁具和漁船制造等輔助部門,所構成的一個比較復雜的產業網鏈。
值得注意的是,海洋漁業全產業鏈建設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產業鏈不夠長,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在第三產業及產業鏈延伸中,尚有較大開發空間;價值鏈不夠高,國內深海魚油、深海蛋白等產品研發基礎薄弱,海產品附加值有待提升;利益鏈不夠緊,部分海洋牧場的市場營銷意識不足,漁民未能有效參與休閑漁業發展,與海洋牧場的關系屬于弱連接。因此,要著力解決深海養殖、精深加工、休閑漁業等領域的問題,繼續做好基礎產業、做大延伸產業、做強融合產業。
想要了解更多海洋漁業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海洋漁業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預測報告》。我們的報告包含大量的數據、深入分析、專業方法和價值洞察,可以幫助您更好地了解行業的趨勢、風險和機遇。在未來的競爭中擁有正確的洞察力,就有可能在適當的時間和地點獲得領先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