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牧場是指在一定海域內,通過采用規模化漁業設施和系統化管理體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態環境,將人工放流的經濟海洋生物聚集起來,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海上放養。這一概念旨在確保作為漁業生產基礎的水產資源的穩定和持續增長。
海洋牧場的發展歷程可以歸納為三個階段:
初期試驗研究階段: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海洋科學家開始進行海洋養殖試驗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修復捕撈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和提高海洋養殖技術等方面。
產業化推廣階段:上世紀70年代,一些國家開始規模化建設海洋牧場,將其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此階段引入了現代化的養殖設備和技術,同時加強了對海洋環境和生態系統的保護和管理。
可持續發展階段:進入21世紀后,海洋牧場進入可持續發展階段。養殖技術不斷創新,養殖品種得到了擴大和多樣化,同時加強了海洋牧場的管理和監測,實現了科學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發展。
市場規模:目前,海洋牧場市場正處于快速增長期。截至目前,我國已建立170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隨著人口增長和對高質量蛋白需求的提高,海洋牧場市場將不斷擴大。市場調研數據顯示,海洋牧場市場的年度營業額已經達到數十億元,并呈現出逐年遞增的趨勢。
競爭態勢:海洋牧場市場競爭激烈,主要表現在產品競爭、技術競爭和市場競爭等方面。不同企業在品種、質量、價格等方面存在差異,消費者在選擇時有較大的選擇空間。
發展趨勢:未來海洋牧場市場將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水環境監測技術的提升、養殖品種的多樣化、品質和安全標準的落地以及科技創新的推動。
依據海洋牧場的功能,可將其劃分為五種主要類型:
漁業增養殖型海洋牧場:最常見的海洋牧場類型,一般建在近海沿岸,以海參、鮑魚、海膽、梭子蟹等海珍品為主要產出。
生態修復型海洋牧場:以魚類產出為主,屬于海洋牧場受鼓勵的發展方向。我國北方地區往往以近海中小型生態修復海洋牧場為主,南方地區以外海大中型生態修復海洋牧場較多。
休閑觀光型海洋牧場:隨著休閑漁業的興起而出現,多嵌在其他類型海洋牧場之中,是海洋牧場管理開發的一項新興產業。
種質保護型海洋牧場:多由科研機構或大型漁業公司投資,以近海沿岸海珍品、魚類的資源養護為主要功能。
綜合型海洋牧場:我國在建的牧場多以綜合性海洋牧場為主,一般兼顧一項或多項功能。
根據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海洋牧場行業深度分析與投資調研報告》分析:
廣東是全國經濟第一大省,2023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為18778.1億元,已連續29年居于全國首位。
近年來,廣東加快向海洋要蛋白質的步伐。廣東省海洋局局長屈家樹表示,截至2023年,廣東省新開工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40個、總投資超120億元。全省已建成萬山海域海洋牧場、遂溪江洪海域海洋牧場、南澳島海域海洋牧場等15個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所占海域面積超過12.5萬公頃。
近年來,我國部委及部分沿海省市相繼出臺了對符合規定的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給予財政補貼的政策文件。2022年6月,中國首個海洋牧場建設的國家標準《海洋牧場建設技術指南》正式施行。中央財政對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項目予以適當獎補,原則上補助上限為2000萬元。這些政策為海洋牧場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欲知更多有關中國海洋牧場行業的相關信息,請點擊查看中研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海洋牧場行業深度分析與投資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