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近年來,隨著海洋產業體系逐步完善,全國海洋經濟綜合實力不斷提升,海洋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海洋生產總值7.2萬億元,同比增速高于全國GDP增速0.6個百分點。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海洋藥物與生物業、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業等海洋新興產業發展迅猛。
《2023年中國海洋經濟發展指數》顯示,海洋經濟發展質量不斷提高,其中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9%,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逐步提高。沿海城市突出優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在提升傳統優勢海洋產業的同時發展壯大海洋新興產業,不斷優化海洋服務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隨著海洋經濟布局不斷優化,浙江舟山群島、廣州南沙、大連金普、青島西海岸等國家級新區以及福建平潭、珠海橫琴、深圳前海等重要涉海功能平臺相繼獲批設立。山東、浙江、廣東、福建、天津等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地區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進入21世紀以來,沿海各省市充分利用海洋資源,積極進行人工魚礁和藻場建設,大力發展海洋牧場。
近幾年,國家發改委、農業部、國家海洋局每年都安排資金在全國沿海地區開展海洋牧場示范區建設。遼寧省是我國最早建設海洋牧場的沿海省份,大連的獐子島已成為現階段我國最大的海洋牧場,為其他地區海洋牧場的建設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山東省自2005年起開始實施《山東省漁業資源修復規劃》,在全省沿海大范圍開展海洋牧場和人工魚礁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連云港海州灣、廈門五緣灣、珠海萬山群島、海南三亞等地也已啟動建設不同規模的海洋牧場。浙江舟山市的白沙、馬鞍列島兩個農業部海洋牧場示范項目已進入建設實施階段。
從總體上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遼寧、山東、浙江、廣東等沿海省份,海洋牧場已經實現規模化產出。
廣東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步伐加速
廣東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步伐加速。從去年的建設成果看,全省新開工現代化海洋牧場項目40個、總投資超120億元,從海洋種苗培育到智能化養殖平臺的研發建設,都有新的突破和進展。
從今年的重點工作看,經濟總量剛剛突破13萬億元大關的廣東,將更多目光投向海洋,2024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堅持向海而興、向海圖強,全面建設海洋強省,打造海上新廣東。
科技賦能,讓海洋養殖變得更智慧。智能化深海養殖平臺不僅提高了海洋養殖生產效率,也為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縱觀全省,廣東海洋科研在產業鏈上下游集聚效應也十分明顯,從上游的育種創新,中游的智能化養殖,到下游的海產品預制菜與品牌建設,逐漸形成了一條跨越城市行政區劃的完整產業鏈,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體系逐步成型。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海洋牧場行業深度分析與投資調研報告》分析:
未來海洋牧場行業需在哪些方面加強技術研究?
我國擁有眾多自然條件優良、適宜建設海洋牧場的港灣,但海洋牧場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多學科技術融合和政府、企業、漁民的參與。未來的海洋牧場技術在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結合我國實際情況,需要在以下幾方面加強技術研究:
1、完善海洋牧場建設和管理的技術支撐體系;
2、加強對海洋牧場布局、規模、礁體設計、投放施工、開發利用等進行科學實驗和研究;
3、對自然港灣進行全面調查,對適宜建設海洋牧場的海區進行初步規劃,加強對原始海洋環境的保護;
4、對海洋牧場建設的關鍵與共性技術難題開展聯合攻關,大力推廣實用技術和成功經驗;
4、建立經濟、生態、社會效益評估機制,及時對海洋牧場生態環境、資源狀況進行跟蹤監測,全面總結、科學評估、綜合分析取得的效果。
報告在總結中國海洋牧場發展歷程的基礎上,結合新時期的各方面因素,對中國海洋牧場的發展趨勢給予了細致和審慎的預測論證。報告資料詳實,圖表豐富,既有深入的分析,又有直觀的比較,為海洋牧場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洞察先機,能準確及時的針對自身環境調整經營策略。
想要了解更多海洋牧場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海洋牧場行業深度分析與投資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