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我國金融業機構總資產為476.49萬億元,同比增長8.5%。2保險公司總資產32.9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4.4%。從金融結構看,保險業資產僅占我國金融業總資產的約7%,而國際平均水平在20%左右。
保險是一種經濟契約,由保險人向被保險人提供經濟保障,以補償因意外事件、疾病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損失。這種保障可以通過收取保險費的方式獲得,當被保險人遭受損失時,保險公司會根據合同條款支付賠償。
保險是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增強社會保障的均衡性、穩定性、可持續性。2023年,銀行業保險業總資產和主要業務平穩增長。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417.3萬億元,同比增長9.9%;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22.75萬億元,同比多增1.31萬億元,負債總額383.1萬億元,同比增長10.1%;人民幣存款新增25.74萬億元,同比少增5101億元。
2023年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9.96萬億元,同比增長10.4%;通過債券、股票、股權投資等方式,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各類融資支持25.4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9萬億元;2023年賠款與給付支出1.89萬億元,同比增長21.9%;農業保險為農業發展提供風險保障4.98萬億元。
從公司的情況看,財產險公司2023年原保費收入1.58億元,同比增長6.73%;人身險公司2023年保費收入3.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25%,其中壽險業務增速達12.75%。2023年全年,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共計實現保費約2.69萬億元,相較于上年同期的2.56萬億元同比增長約5.21%,相比上一年增速(2.9%)回暖趨勢明顯。
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各類災害易發多發。從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到建筑施工、交通運輸等領域的安全事故,保險業通過分散風險、及時理賠、推動預防,能夠有效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提高全社會整體抗風險能力。從全球平均水平看,在重大災害事故的損失補償中,40%左右由保險業承擔,而我國這一比例僅為10%左右。保險業在完善國家應急保障體系方面,有潛力、有能力發揮更大作用。
監管部門對保險業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強,推動行業規范發展。這有助于提升行業的整體服務質量和風險管理水平。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和競爭的加劇,保險公司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新興科技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和區塊鏈等正在改變保險行業的商業模式和風險管理方式,保險公司需要積極應對這些變革。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保險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近年來,在實施健康中國和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過程中,公眾對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弱有所扶的要求不斷提高,多元化的保險保障需求正在加快釋放。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約為7萬億元,占GDP比例6%。預計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將達到30萬億元,占GDP比例將升至10%。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擴大、居民儲蓄率較高,發展養老健康等保險保障優勢明顯、前景廣闊。
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為我國保險市場提供了強勁支撐,蘊藏著無數新機遇。總體看,我國保險市場潛力巨大、空間廣闊。在未來,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保險業將繼續面臨著挑戰和機遇。然而,通過不斷創新和轉型,保險公司有望抓住這些機遇并應對挑戰,實現持續健康的發展。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保險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