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鎮銀行發展歷程
試點階段(2006年底至2007年10月)。2006年12月,中國銀監會發布《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鼓勵各類資本設立主要為當地農戶提供金融服務的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資金互助合作社,首批選擇在四川、內蒙古、甘肅、青海、吉林和湖北等六省(區)進行試點。該階段共成立12家村鎮銀行(占已成立的新型金融機構數目的50%),從試點情況已經可以看出,村鎮銀行的發展得到了最大的支持。
推廣階段(2007年10月至至今)。2007年10月,經國務院同意,銀監會決定擴大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試點范圍,將試點省份從已在的6個省(區)擴大到全部30個省(市/區)。與第一階段相同的是,各地還是優先選擇組建村鎮銀行。
從新型金融機構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看,村鎮銀行"一枝獨秀",占據近90%的份額。
二、村鎮銀行對農村經濟的作用
1.緩解金融服務缺失
金融與經濟之間存在著辯證統一的關系,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反作用經濟,即經濟決定了金融的存在形式和發達程度,金融又推動著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的完善。特定的經濟發展狀況,會產生特定的金融需求,從而產生特定的金融組織形式。村鎮銀行就是與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
村鎮銀行具有經營機制靈活,管理成本低,決策鏈條短,反應速度快,經營目標和市場定位明確等優勢,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傳統農村金融機構在支農上的缺陷,給農村經濟注入了大量資金,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是,村鎮銀行也存在著規模小,實力不足,網點機構覆蓋面小,知名度低等劣勢。因此,村鎮銀行在運營發展中必須制定出一套完善的經營管理制度,發揮優勢,彌補不足,在支農與收益中做到共贏,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以更好的促進自身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2.提供大量資金支持
一方面,隨著我國經濟特別是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戶從事種植、養殖、手工業和小型加工廠等的生產性資金需求越來越強烈。而這些勞動行為雖然具有生產經營的特點,但由于其以農戶為單位,規模小,資金需求有限,傳統農村金融機構不愿提供信貸支持。而村鎮銀行則以農戶為主要客戶群,著力解決農戶生產經營性資金不足問題,且利率低,降低了農戶的借款成本,大大提高了農戶的創業積極性,從而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農民的收入主要由消費和儲蓄構成,儲蓄又分為生活儲蓄和潛在儲蓄。村鎮銀行的建立把農民的潛在儲蓄積累起來,并將其轉化為投資,將資金投入到生產效率高具有良好前景的涉農產業中,從而推動農村經濟的進步,提高農村經濟的資源配置效率。
3.促進農業科技創新
由于技術創新存在著風險大、投入多、見效時間長等問題,傳統金融機構不愿涉足科技創新領域。而村鎮銀行以支持/三農0為明確的市場定位,為農業技術創新提供資金支持自然也是村鎮銀行的一項重要任務。由于村鎮銀行長期與農民打交道,通過大量信息的收集與整合,可以將資金投入到真正有發展前景和實用價值的農業科技創新項目中,并將創新成果推廣到廣大農村,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廣和應用。農業創新技術的應用增加了農戶的收入和儲蓄,從而也為村鎮銀行的新一輪投資提供了資金來源,農戶與村鎮銀行在互惠互利中推動了農業科技的進步,從而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4.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
農村就地城市化是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向,是加快我國城鎮化的重要途徑。在城鎮化的進程中許多農村呈現出有農村無農業、有農業無農民、有農民無農活的新變化。村鎮銀行為適應農村城市化的步伐,在傳統支農服務上進行了創新,為城鄉改造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提供了相應的信貸產品,為轉居農民提供創業貸款還為宅基地拆遷后的農民提供保值增值的理財產品。村鎮銀行通過創新金融產品,滿足了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的各種金融需求,加快了農村城市化的進程。
5.拓寬農民就業渠道
我國大部分農民的就業渠道主要是從事以家庭為單位的傳統種植、養殖業和進城務工,而即使是大批農民進城打工,農村仍存留著大量的剩余勞動力。村鎮銀行的建立,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產業化,給鄉鎮企業和農民創業者提供了資金支持,扶持農民的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從而吸收了大量剩余勞動力。
三、村鎮銀行資產規模預貸款余額
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村鎮銀行資產規模進一步增長到2.41萬億元,同比2022年增長了8.56%;2023年村鎮銀行各項貸款余額規模為1.52萬億元,同比2022年增長了4.83%。
圖表:2021-2023年國內村鎮銀行資產規模和貸款余額(單位:萬億元)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數據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