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是巨大的消費市場,激活農村內需對穩增長擴內需十分必要。正如你提到的,今年上半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8.4%,增速快于城鎮增速0.3個百分點,消費潛力不斷釋放。同時也要看到,農民消費水平相對較低,還有較大的消費潛力。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5050元,實際增長9.2%,增速高出城鎮居民消費1.5個百分點。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加快,我國農村消費增長快、潛力大的特點越來越突出,消費質量和水平顯著提升。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3-2028年中國鄉村產業振興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分析:
截至今年6月末,65%左右的監測對象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其余均落實了針對性幫扶措施。中央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用于產業發展比重力爭達到60%,縣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年度計劃開工21.6萬個、開工率達90%。
技術、人才等要素對農業發展的支撐不斷增強,農林牧漁業科研和技術服務、教育培訓與人力資源服務增加值分別為2515億元、1520億元,農業信息技術、農業金融等其他支持服務增加值為3717億元,資金、人才、技術和信息等要素加快向農業流動。
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不斷拓寬。據商務大數據對重點電商平臺監測,“618”期間,農村地區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速比全部網絡零售額高2.8個百分點。鄉村休閑旅游加快復蘇,出游人數和營業收入明顯增長。曾衍德介紹:“建設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4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200個農業產業強鎮,更多農民實現就近就地就業。”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1元,實際增長7.2%,高于城鎮居民2.5個百分點。
當前,我國農村消費市場增長總體快于城市消費市場,2023年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4005億元,同比增長8.0%,較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增速快0.9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是2012年的2.7倍。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為農村消費帶來新的增長點,農村消費市場在整體消費市場中的地位越發凸顯。農村居民消費結構逐漸從生產型、生存型消費向發展型、享受型、服務型升級。統計顯示,農村居民在教育、娛樂、醫療保健、交通通信等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比持續提高。農村耐用消費品市場尚未飽和,農村居民每百戶家用汽車、空調、計算機數量明顯低于城鎮家庭,農村梯次消費升級潛力和需求空間巨大。
同時,新型消費潛能持續釋放。互聯網廣泛普及以及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帶動了農村消費業態模式的創新。2023年底,我國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66.5%,農村網民規模達到3.26億人。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村應用,新的消費業態、消費模式、消費場景加快向農村滲透,帶來新的消費增長空間。
但也要看到,與不斷增長和升級的農村消費需求相比,我國農村消費市場擴容提質升級仍存在短板。比如,農村居民消費能力有待提升、快遞服務“最后一公里”障礙仍然存在、農村消費市場的商品質量、售后服務和消費維權等問題有待解決。未來,應進一步拓寬農村增收渠道、加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物流體系建設、完善農村消費服務與維權體系,多措并舉擴大農村消費。
鄉村振興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農村改革持續深化。啟動農村改廁“提質年”工作,中央財政安排74億元對廁所革命整村推進實施獎補,安排30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穩步拓寬,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建設有序推進。”曾衍德表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分別超過223.4萬家、397萬個、104萬個。此外,農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1717.6億美元,同比增長6.4%
拓寬農村增收渠道,提高消費能力。發揮農村資源環境優勢,發展壯大鄉村產業,開發具有鮮明地域特點、民族特色、鄉土特征的產品產業,加快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挖掘鄉村旅游、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增加農村居民經營性收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促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發展,推動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東,讓農村沉睡資源煥發新活力,提高農村居民財產性收入。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消費環境。提升交通、物流、商業、通信、互聯網等基礎性硬設施建設。完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布局和功能,推進鄉村物流快遞配送體系建設,細化農村快遞物流網絡,提高快遞物流的配送效率,推動城鄉基礎設施、市場、信息等物流資源協同聯動,實現農村生產與消費的有效對接。加強農村地區商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縣城、鄉鎮和村三級商業設施改造升級,引導商貿流通品牌企業下沉到縣鄉消費市場,提升商貿服務設施建設和運營管理水平。
更多行業消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國鄉村產業振興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風險預測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