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等四部門發布首批L3級智能網聯汽車上路通行試點名單,由9家汽車生產企業和9個使用主體組成的聯合體入選。這9家車企分別是比亞迪、蔚來、長安、廣汽、上汽、北汽藍谷、一汽、上汽紅巖和宇通客車,既有傳統車企,也有造車新勢力,涵蓋乘用車、客車以及貨車三大類。首批試點城市分布在7個地方,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鄭州和海南儋州。
事實上,從L2到L3,一直被認為是從智能輔助駕駛到真正自動駕駛的重要拐點。本次試點名單發布,可以看作是中國在自動駕駛的規模性應用上邁出了路徑探索的關鍵性一步,這對于自動駕駛技術加速走向成熟、提升用戶接受度、走入平常人的生活至關重要。
國內從2020年開始陸續推出系列法律法規,2023年國家的頂層設計預計也會推出。
根據工業部網站消息,公安部將遴選符合條件和具備量產條件的搭載自動駕駛功能(L3-L4級別)的智能網聯汽車產品,開展準入試點,并在試點城市的限定公共道路區域內開展上路通行試點;
在試點過程中,自動駕駛系統功能激活狀態下,試點使用主體為責任方,但保留其對其余重要相關主體的追償權。
隨著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數據等新技術快速發展,自動駕駛汽車加快推廣應用,逐步由研發測試轉入實際運營。國盛證券表示,在政策、產業、技術等不斷完善,以及商業化進程提速的大背景下,中國自動駕駛產業有望在未來2年至3年內引領全球新一輪技術創新發展。市場規模方面,中信證券認為,高級別自動駕駛能夠有效解決人力成本提升交通安全、司機短缺等諸多痛點,自動駕駛潛在市場空間超數萬億元。
從全球范圍看,全球的汽車產業大國都在通過創新監管措施,力圖消除政策法規對自動發展的障礙,各國法律法規均致力于明確交通事故的責任劃定,要求其和人類駕駛員一樣嚴格遵守交通法規。
海外重點關注發達國家,目前德國走在前面,已經允許L3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上路,并對權責做了劃分。其他國家也在陸續進行法律法規的完善。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自動駕駛技術及應用行業深度研究報告》分析:
一方面,此次上路試點使用的是可量產的自動駕駛車輛,而非加裝了各種設備的高價改裝車輛,這更有利于自動駕駛的快速規模化應用。9家車企和關聯公司通過開展實際道路測試,驗證產品在實際道路交通運行環境下的安全性,讓技術不斷貼近現實,拓展安全邊界,是后續產品量產應用的重要基礎,也是自動駕駛能夠普及并帶動整個交通系統實現智慧化升級的前提。
另一方面,此次的測試主體是汽車企業和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或網約車平臺,即汽車生產企業負責生產制造,然后交給使用主體去測試或運營。這種車企綁定出行公司的聯合體形式,更符合上下游協同和產研結合的商業化落地實際。可以發現,名單上的車聯科技、東潮出行、祺宸科技、賽可出行、北京出行、一汽出行,全部為車企旗下的網約車平臺。
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將推動商業模式的創新。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傳統的汽車制造和銷售模式將發生變革,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靈活、個性化的出行服務。同時,自動駕駛汽車還將與共享經濟、物聯網等新興領域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更多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機會。
然而,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如技術安全性、法律法規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等。因此,在推動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的同時,需要加強技術研發、完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以確保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可靠和可持續發展。
國內車企進展同樣快速,目前根據使用場景不同,可以區分為高速領航自動駕駛和城區領航自動駕駛。最新在問界M7的發布會上,華為余承東公開宣布在2023年末將實現全國所有城市覆蓋城市NOA(NavigateonAutopilot),即領航輔助駕駛。
總之,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但需要克服一些挑戰和問題。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的不斷擴大,自動駕駛汽車將成為未來出行的重要選擇之一。
想要了解更多自動駕駛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自動駕駛技術及應用行業深度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