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
  • 報告
當前位置:中研網 > 結果頁

2025年我國智能汽車出貨量將達約2500萬輛

據IDC預測,2025年我國智能汽車出貨量將達約2500萬輛,復合增長率達16.1%。2022年,我國智能駕駛產業市場規模已達2894億元。據信通院預計,到2025年中國智能駕駛汽車市場規模將接近萬億元。

智能車輛就是在一般車輛上增加了先進的傳感器(如雷達、攝像頭等)、控制器、執行器等裝置,通過車載環境感知系統和信息終端,實現與人、車、路等的信息交換,使車輛具備智能環境感知能力,能夠自動分析車輛行駛的安全及危險狀態,并使車輛按照人的意愿到達目的地,最終實現替代人來操作的目的的汽車。

總的來說,智能汽車是搭載先進傳感系統、決策系統、執行系統,運用信息通信、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具有部分或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由單純交通運輸工具逐步向智能移動空間轉變的新一代汽車。

國外:部分國家有關自動駕駛法規政策出臺時間較早,處于不斷完善過程中。2021年梅賽德斯-奔馳在德國獲得全球首個L3級自動駕駛系統國際認證;2023年奔馳又在美國內華達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獲得批準。

中國:深圳率先立法支持L3自動駕駛上路,相關法規于2022年8月施行。此外我國L3/L4級智能網聯汽車試點政策已于23年11月出臺。

智能駕駛系統由感知、決策和執行三個部分構成。智能駕駛通過傳感器感知周圍環境、監測車輛的定位和狀態,并轉化為數據和信息,實時動態監測周邊環境變化,并利用感知的結果,對車輛進行最優規劃,在規劃好路徑之后,汽車執行系統會控制車輛沿著規劃好的路徑完成駕駛。也就是通過“感知、決策和執行”來解決這三個核心問題。

通過“感知、決策與執行”三個系統的分工協作,責任明確地控制汽車運行。感知層用來代替人的眼睛,通過傳感器(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高精地圖等)來收集駕駛員行駛過程中涉及到的駕駛信息,包括道路邊界、車輛、行人,被稱為“中層控制系統”。決策層用來代替人的大腦,通過獲取到的信息進行計算,制定相應的控制策略,負責路徑規劃和導航,被成為“上層控制系統”。執行層則是代替人的手腳,將接收到的控制策略進行執行,其中包括加減速、轉向等,也被稱為“底層控制系統”。

2023年以來中央和地方政府更是政策頻出推動智能駕駛行業發展,產業迎來質變時刻。僅2023年上半年,國內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已出臺近30條涉及智能駕駛產業的相關政策和規定,從產業結構、技術創新、網聯基礎設施等多方面推動智能駕駛行業發展。央地協同,地方先行先試探索創新路徑,截至2023年6月,我國50余個省市區發布道路測試實施細則,推動無人化測試、載人測試、載物測試、高速測試、商業化試點等測試示范創新探索,多地通過地方立法或設立政策先行區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此外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運行正式啟動,推動產業發展與升級轉型,11月17日,四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旨在引導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和使用主體加強能力建設,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功能、性能提升和產業生態迭代優化,基于試點實證積累管理經驗,支撐相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制修訂,加快健全智能網聯汽車生產準入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體系,有助于保障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運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廣應用經過試點實證的自動駕駛和“車能路云”融合的先進技術和產品、可行方案、創新機制。《通知》的實施意味著我國正式啟動了智能網聯汽車的商業化運行,產業發展邁出關鍵一步。

L3及以上智能駕駛立法試點,智能汽車全產業鏈有望受益。國內L3及以上自動駕駛的立法和試點共經歷了三個階段:允許在封閉路段和規定開放路段測試,允許以無人駕駛汽車為載體的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活動試點,推出對L3級以上的智能網聯汽車的管理辦法。目前國內正處于第三階段,工信部等發文支持有條件的自動駕駛(L3)和高度自動駕駛(L4),推動智能汽車產業邁入L3時代,智能汽車全產業鏈有望受益。

新勢力車企前瞻布局技術研發,引領著未來智能駕駛的發展方向。華為智能駕駛軟硬件持續升級迭代,從ADS1.0到2.0的升級,實現功能端多維度升級。ADS1.0通過融合感知BEV架構實現“看得清”,ADS2.0最重大的變化是“有圖無圖都能開”,擺脫高精地圖的依賴,通過GOD2.0與道路拓撲網絡推理實現像真正司機一樣看路識路,問界M5、新問界M7均搭載了HUAWEIADS2.0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小鵬汽車不斷完善其智能駕駛硬件,成為國內首個實現無圖智駕整車落地的廠商。目前,小鵬汽車的XNGP系統在國內智能駕駛技術方面處于領先地位。XNGP是小鵬汽車最新一代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它繼承了XPILOT系統的優勢并進行了進一步發展,該系統可以在全國范圍內使用,具備實現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的能力。智能架構升級,推出面向全場景智駕的終極架構-XBrain,該系統由深度視覺神經網絡XNet2.0和基于神經網絡的規控XPlanner等模塊構成。基于全新的XBrain架構,小鵬也提出了新的目標:輕地圖(覆蓋中國、走向全球、哪里都能用)、全場景(跨越高速/城區、連接小區和內部道路)、輕雷達(擬人感知、極致降本)。

傳統品牌車企逐步加碼智能駕駛,技術水平不斷提升。在頭部車企帶領下,智能化新一輪產業趨勢正在開啟,比亞迪、長安、吉利等頭部車企高度重視智能化,通過引進人才與技術、尋求合作等多種方式,積極提升智能駕駛技術水平。在智能駕駛發展的過程中,部分傳統車企通過孵化智能化品牌布局智能駕駛,同時傳統品牌也在加速實現L2級別智能駕駛從0-1的發展。目前長安汽車旗下的阿維塔,在與華為合作后成為中國唯二兩家實現城市NOA功能的車企品牌。吉利推出子品牌極氪、長城推出魏牌,當前二者的智能駕駛功能與頭部新勢力車企相比也無太大差距。

智能化是汽車革命的下半場,智能駕駛市場需求增長。消費者在購買電動車時考慮的問題,除了使用成本低和環保之外,智能化程度高已成為重要考慮因素。這也顯示出電動車已真正進入市場驅動的階段,不再依靠政策補貼以及牌照等因素驅動;并且造車新勢力的產品也逐漸得到消費者認可。消費者對智能化配置有強烈需求,可極大程度提升購車意向。泊車、高速公路、城市道路也是當下乘用車自動駕駛的三大應用場景,根據麥肯錫《2023中國汽車消費者洞察》,超75%的用戶對自動泊車和高速公路領航輔助有需求,城市道路領航輔助的需求占比也超過60%。

智能駕駛滲透率仍處低位,未來發展空間較大。目前我國乘用車智能駕駛滲透率在30%-40%之間,處于L2向L3過渡階段。隨著技術逐步走向成熟、產品價格逐漸下降及用戶智能化體驗需求的不斷提升,智能駕駛功能正逐漸從豪華車向中低端車型發展,滲透率快速提升。2023年1-6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前裝標配L2(含L2+)輔助駕駛功能車型銷售324.4萬輛,同比增長37.7%,增速維持較高水平。在市場規模方面,工信部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明確提出要加強智能網聯技術攻關,到2025年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達到50%,到2030年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超過70%。

圖表:2023年智能汽車銷量迅速增長

數據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搭載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的智能網聯乘用車新車銷售量達到700萬輛,同比增長45.6%,其中新能源汽車輔助自動駕駛系統搭載比例達48%;全國已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里程超過1.5萬公里,自動駕駛出租車、無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車、干線物流以及無人配送等多場景示范應用在有序開展;全國17個測試示范區、16個“雙智”試點城市、7個國家車聯網示范區完成了70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級改造,裝配路側網聯設備7000余臺套。隨著優質車型的推出,2023年高速和城市NOA等高階智駕功能的體驗得到增強,同時,智駕降本也將使得搭載智駕功能的車型價格下降,推動智駕滲透率提升。根據佐思汽車研究,2023年上半年L2級智能駕駛滲透率達到35.1%(去年同期27.1%),L2+/L2++智能駕駛滲透率達到8.6%(去年同期4.8%)。

中研網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免費獲取更多報告節選

免費咨詢行業專家

延伸閱讀

推薦閱讀

2024年中國重交瀝青行業現狀及前景趨勢分析

針對重交瀝青行業現狀及前景趨勢分析的內容,小編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3-2028年中國重交瀝青市場深度全1...

中國布匹搬運機器人市場的區域分布特點

19世紀末-20世紀初:起源英國,一戰后遷移到勞動力和資源豐富的美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紡織工業起源英國,1851年英6...

2021-2023年中國布匹搬運機器人市場規模

布匹搬運機器人是一種專門用于搬運布匹的工業機器人,它們通常由機械臂、傳感器、導航系統和控制系統等組成。布匹搬運2...

醫用敷料市場增長迅速

一、醫用敷料行業簡介醫用敷料全稱醫用衛生材料及敷料,是用于對各種創傷、創口表面進行臨時覆蓋,使之免受細菌感染及...

2024供應鏈物流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17.5億美元 京東大動作

京東集團近日在港交所公布了一項重要的融資計劃,該公司計劃發行可轉換優先票據以籌集資金。京東集團最初計劃發行本金...

2024智慧路燈產業發展現狀及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分析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智慧路燈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智慧路燈將以道路照明燈桿為基...

猜您喜歡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注明"轉載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中研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聯系方式:jsb@chinairn.com、0755-23619058,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中研普華集團聯系方式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誠聘英才企業客戶意見反饋報告索引網站地圖 Copyright © 1998-2023 ChinaIR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中國行業研究網(簡稱“中研網”)    粵ICP備05036522號

研究報告

中研網微信訂閱號微信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