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話會上,盧偉冰對小米在2024年二季度以及全年的業績表現有充分信心。他說,外部因素,例如內存價格等,可能會對公司業績產生一定影響,但這些影響均在可控范圍之內,小米在整體毛利率方面,有信心維持第一季度的增長勢頭。他還介紹,從二季度開始,財報也會加入汽車業務具體數字披露。
3月28日,小米首款智能電動汽車小米SU7系列正式發布。財報顯示,截至4月30日24時,小米SU7系列鎖單量達88063臺,截至5月15日10時,完成了第10000輛新車的交付。
在電話會上,小米集團披露,小米正加速擴產能、保交付,汽車工廠6月將開啟雙班,目標是6月小米SU7系列單月新車交付超過1萬臺,2024全年新車交付目標沖刺12萬臺。
為提升用戶“銷交服”體驗,小米持續加速銷售網絡建設。預計到2024年年底,小米汽車銷售門店將覆蓋46城、達到219家,服務中心將覆蓋86城、達到143家。
財報顯示,一季度,小米有25億元的包括智能汽車在內的新業務投入。截至2024年3月31日,小米現金儲備達1273億元,同比增長34.7%。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智能汽車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智能汽車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可以歸納如下:
一、市場規模與增長
智能汽車行業正在經歷快速增長。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2022年我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市場規模已達到1342億元,同比增長21.56%。預計到2025年,這一市場規模將增至2223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26.3%。
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也在不斷提升。根據乘聯會的數據,2023年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突破40%,而根據起點研究院的預測,至203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或提升至近80%。
二、技術發展與創新
智能汽車已成為四個輪子上的計算平臺,正在經歷智能化技術爆發應用的臨界點。技術創新已成為車企在競爭中進攻力的關鍵。
以智能駕駛為例,隨著車載算力大幅增長以及高階輔助駕駛技術不斷進步,一些車企如小鵬、華為等已通過城市NOA等L2++輔助駕駛實現智能駕駛出圈破局,大幅提升智能駕駛在消費者購買評價中的認知權重。
智能座艙作為乘員體驗的核心環境,正在快速智能化。根據HIS的預測,2021年中國市場智能座艙新車滲透率為50.6%,并預計在2025年超過75%,滲透率大幅超過全球水平。
三、產業鏈與市場參與者
智能汽車產業鏈上游企業包括感知、控制、通訊系統制造業,主要產品包括芯片、雷達、地圖等;中游企業包括執行系統制造業,主要產品包括智能中控屏等;下游主要為開發測試和運營的服務業。
中國智能汽車市場參與者眾多,包括上海歐菲智能車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亞太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等智能駕駛領域參與者;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創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等車載信息領域參與者;以及銀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榮聯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車聯網技術領域參與者。
四、人才需求與結構變化
由于智能汽車行業普遍處于產業化初期,企業仍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因此對研發類人才的需求強烈。根據人瑞人才的調研,60%以上的智能汽車企業表示研發類數字人才最緊缺。
未來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推進,企業行業人才結構將由典型的金字塔結構演變為橄欖型結構,掌握數字技術的中高級技能人才占比將進一步提升。
五、政策環境與基礎設施支持
政府政策對智能汽車行業的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例如,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智能汽車的發展也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支持,包括交通管理、道路建設等。政府、企業、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是智能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
智能汽車行業市場正在經歷快速增長和深刻變革,技術創新和市場競爭將推動行業向更高水平發展。
進入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確實,進入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變得更加激烈。這一趨勢是由多個因素共同推動的。
首先,隨著全球汽車市場經歷了種種困境后的回暖,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迎來快速增長期。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其產銷規模持續擴大,市場滲透率大幅提升。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這個領域,加劇了市場競爭。
其次,技術進步和創新也是推動市場競爭的重要因素。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技術日新月異,包括電池技術、充電設施、智能駕駛等方面的進步都在不斷推動行業的發展。然而,這也使得企業需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才能在市場中立足。
此外,政策支持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也對市場競爭產生了影響。各國政府紛紛出臺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包括購車補貼、稅收優惠等措施。同時,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也在不斷提高,對產品的性能、品質、價格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要想脫穎而出,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這包括加強技術研發、提升產品質量、優化銷售渠道、加強品牌建設等多個方面。同時,企業還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靈活調整戰略和策略,以適應市場的變化。
綜上所述,進入2024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確實更加激烈。對于企業而言,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只有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和市場適應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自動駕駛技術的進一步發展:隨著傳感器技術、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領域的發展,未來的智能汽車可能會實現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從而大大提高駕駛的安全性和效率。
新能源和環保技術的應用: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污染問題,未來的智能汽車可能會更多地采用新能源,如電力、氫能等,減少對傳統燃油的依賴,從而降低碳排放和環境影響。
車聯網和V2X通信技術的應用:車輛與車輛(V2V)、車輛與道路基礎設施(V2I)之間的通信將使車輛能夠更好地了解周圍環境,提高駕駛安全性。此外,車聯網技術還可以實現更高效的交通流量調度和優化。
智能化和網聯化:未來的智能汽車將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也可能是一個移動的智能空間。例如,汽車內部可能會配備高清的娛樂系統,甚至可能包括滿足個性化需求的服務設施。
與新技術的結合:隨著5G、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的智能汽車將會與這些新技術緊密結合,實現更高效、更智能的駕駛。例如,通過5G網絡,汽車可以實時接收和發送大量的數據,從而實現更精準的導航、更高效的交通流量調度等。
共享化趨勢:未來的智能汽車可能會朝著共享化的方向發展,即人們不再需要擁有一輛車,而是通過租用或按需使用的方式獲得汽車服務。這將大大減少城市的車輛數量,提高道路使用效率,同時降低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
國家發改委預測,2025年我國智能汽車數量將達2800萬輛,滲透率82%,2030年智能汽車達到3800萬輛,滲透率達到95%。
更多關于行業未來投資前景規劃及相關數據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智能汽車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