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產業振興:中國農業的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管理方式正發生質的變化。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開展土地整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具備經濟基礎和政策基礎。通過土地承包到期后繼續延長三十年的政策,促進規模化生產效率。
鄉村振興戰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目標是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中國仍處于城市化過程中,人口布局仍將出現較大變化,真正以農業為主的人口規模還將收縮,真正以農業為主業的居民點還會減少,一大批村莊或者轉變為新型小城市,或者連片發展為大中城市的一部分。道路、飲水、通信、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都有規模經濟。因此,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分類進行。在保證教育、醫療、養老、低保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前提下,道路、飲水、通信、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可優先建在人口比較集中的村鎮,從而提高利用效率。在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可通過創新合作方式,降低準入門檻,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道路建設、垃圾處理以及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產業。
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拓展了農業生態觀光、休閑體驗、文化傳承、科普教育、健康養生等多種功能,在促進鄉村產業振興方面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從2016年到2019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規模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鄉村休閑旅游接待游客約26億人次,營業收入6000億元,吸納就業1100萬人,帶動農戶800多萬。
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休閑農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在各地的積極培育下,擁有風光秀、人文美、鄉土情的“網紅村”紛紛涌現,蓬勃發展的休閑農業為新農村建設注入了新動能。通過辦農家樂、賣土特產,建觀光體驗基地等,各地把鄉村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實現了三產融合,延伸了產業鏈,延長了價值鏈,農村既有了好產業,也有了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此外,休閑農業對接產與銷、打通城與鄉,為鄉村帶來了人才,在暢通城鄉雙向循環上也能大有作為。更重要的是,發展休閑農業不僅擴大了就業容量,還讓農產品的附加值大幅提升。過去深藏在大山里的農產品不僅有了銷路,還賣上好價錢。農田、農房等資源被“喚醒”,消游娛一體化讓農民從“收一季”到“季季收”,鄉親們的“錢袋子”鼓起來了,也更有干頭、有賺頭、有奔頭了。
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一環。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有其獨特優勢,文化產業具有融合性、創意性特征,附加值高、吸納就業廣,挖掘鄉村特色文化成就特色產業,能夠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同時,將鄉村潛在資源轉化為市場接受的文化產品,能讓優秀的傳統鄉村文化得到更好的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以文化產業發展帶動鄉村美學普及和教育,塑造鄉村文明新風尚,豐富鄉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農民文化素養,讓物質和精神生活都富起來。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鄉村產業振興市場前瞻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規劃報告》顯示:
返鄉入鄉人才總量創新高,逐漸成為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帶頭人。2021年中國返鄉入鄉人才數量1120萬人,同比增長10.9%。從2021年中國返鄉創業青年占比中,返鄉創業青年占比54%,城市白領返鄉創業比例最高,其次為農民工。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總量持續增長,聚焦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自2017年啟動至2022年6月,共批準創建單位374個,已認定兩批共200個。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持續推進,成為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排頭兵、鄉村產業興旺的新樣板。自2017年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工作啟動,到2022年6月,共批準創建了238個、認定了四批共13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規模不斷擴大,發揮鄉鎮上聯城市、下接鄉村的紐帶作用,推動鄉村產業融合。2018年至2022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共批準建設1309個農業產業強鎮,涉及糧油、果蔬、畜禽、水產、林業等綜合大類,形成六類成熟發展模式。
2020年中國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超過6000億元,農村電商零售額1.79萬億元。2021年各類涉農電商超過3萬家,農村網絡銷售額達到2.05萬億元,其中農產品網絡銷售額4221億元,比2020年均有較快增長。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規模遙遙領先,食品加工占據半壁江山。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全年營業收入18.1萬億元,同比增長25.17%,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57%。
推動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產業是載體。廣大鄉村地區不乏優秀文化資源,但是普遍缺少將其產業化發展的先進理念和現實路徑。我國6萬項國家、省、市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多都在鄉村地區,很多鄉村手藝人渴望把“指尖技藝”轉化為“指尖經濟”,很多古老村落的村民也希望搭上鄉村旅游發展的快車,但苦于不了解市場、不熟悉經營,一些生動的文化資源沒能轉化成文化產品進而形成產業,鄉村文化的價值未得到充分挖掘。
鄉村是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最為突出,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它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鄉村。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中國鄉村產業振興市場前瞻分析與未來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