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持續增長和人口的聚集,城市公共交通問題日益突出。中國居民日均總出行需求超20億次,其中兩輪車(包括電動自行車和自行車)在各類出行方式中占比更高。
共享自行車行業是一種新型的出行方式,通過在校園、地鐵站點、公交站點、居民區、商業區、公共服務區等提供服務,完成交通行業最后一塊“拼圖”,帶動居民使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熱情。與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產生協同效應。
共享自行車行業發展環境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報告(2023)》顯示,2022年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約38320億元,同比增長約3.9%。
在5G技術的背景下,共享經濟面臨技術升級階段,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服務等新技術的應用,也將進一步推動共享經濟平臺在運營、服務、監管等方面的全面升級。新技術在共享經濟的落地,將實現對資源運轉效率的進一步優化,為用戶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體驗。未來,隨著共享經濟行業內平臺的技術實力不斷提高,將推動行業不斷升級。
“十四五”期間,我國大部分省份都提出了有關共享經濟行業的發展規劃。例如福建省強調加強共享交通、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鼓勵綠色出行等綠色生活方面的標準研制。
共享自行車的好處主要體現在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帶動居民使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熱情、促進健康身體等方面。共享自行車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快速發展,尤其在以中國、新加坡為主的亞洲地區最為熱門。
共享自行車的運營模式主要分為分時租賃和永久租賃兩種。分時租賃是一種按需租賃模式,用戶可以在需要時通過手機應用或官方網站租用自行車,使用完畢后將自行車歸還至指定的租賃站點。永久租賃則是一種長期租賃模式,用戶需要簽訂租賃合同并支付一定的租金,自行車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隨意使用。
共享自行車產業鏈
共享自行車產業鏈包括上游供應商、中游運營商和下游服務提供商三個環節。
上游供應商主要為自行車制造企業、智能鎖制造企業、GPS設備制造企業等。這些企業提供共享自行車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并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以提高共享自行車的品質和性能。
中游運營商是共享自行車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主要負責共享自行車的投放、運營和維護。運營商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資源,以確保共享自行車的正常運行和服務品質。同時,運營商還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對共享自行車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解決車輛調度和停放問題。
下游服務提供商主要指為用戶提供共享自行車服務的平臺和渠道。通過移動應用、官方網站等渠道,用戶可以方便地租用和歸還共享自行車。服務提供商需要不斷優化用戶體驗,提高服務品質和用戶滿意度。同時,還需要與上游供應商和運營商合作,共同推動共享自行車行業的創新和發展。
2017年至2022年間,中國共享自行車的市場規模從130.3億元增長至304億元,顯示出穩定的增長趨勢。2022年,市場規模突破了300億元,同比增長7.31%。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427.4億元。同期,用戶規模從3.1億人增長至4.6億人,復合年增長率為8.21%,預計到2024年用戶規模將突破5億人。
《2023年中國主要城市共享單車/電單車騎行報告》顯示, 共享單車單次騎行平均距離1.5公里,對比2021年保持相對穩定,僅個別城市呈現小幅變化。沈陽、合肥、昆明等3城市日均騎行距離變化較為明顯,分別增長106米、下降127米和117米。電單車單次騎行平均距離2.3公里,對比2021年普遍下降。石家莊、廈門、寧波等3個城市下降最為突出,分別減少628米、436米、325米。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中國共享自行車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分析:
中國的共享單車行業在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后,已經步入平穩增長期,并開始向海外擴展。同時,共享單車行業也面臨著市場競爭、技術創新、政策環境等多方面的挑戰和機遇。
共享單車日常運維成本高。一輛車的生產制造成本在千元左右,車輛的制造投放的成本,加上運維人員線下調度和運營的成本,這些基本上是企業運營成本上的最大支出。目前市場上投放的共享單車,更多采用的是實心輪胎、鏈式傳動裝置等較高配置。投放后,單車保管、維護、調度,每年的折舊成本,都是一筆費用。
哈啰CEO楊磊曾表示,一輛單車每日運維成本為0.3元,每天每輛車的折舊成本是0.6元。按年計算,一輛共享單車的運維和折舊成本大概為365元。
與此同時,其也存在停放混亂、安全隱患等問題,需要政府、企業和用戶共同努力解決。
報告對中國共享自行車的發展狀況、共享自行車競爭、共享自行車產業鏈上下游等進行了分析,并重點分析了中國共享自行車發展特點及產業鏈招商策略。報告還對全球的招商引資模式作了詳細分析,并對招商引資模式進行了趨向研判。
想要了解更多共享自行車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中國共享自行車產業鏈供需布局與招商發展策略深度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