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進服裝、紡織行業的發展,而羽絨服行業屬于服裝行業,也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鼓勵和支持。在《關于新時代推進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鼓勵消費品行業發展個性制定、規模定制,在汽車、紡織服裝、消費類電子、家用電器、食品、化妝品等領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專精特精”企業,同時,在國家提倡環保的背景下,由于服裝行業制造過程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為此,我國也提出部分政策鼓勵企業向綠色化發展。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斷提升,羽絨服作為人們過冬的必備物品,其消費也將得到增長。
國羽絨服市場規模自2014年以來,呈現不斷增長態勢。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隨著首個寒潮預警的來襲,保暖成為廣大消費者的主要需求,羽絨度的銷量也增速明顯,市場也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羽絨服市場規模為1317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8.9%;預計2021年行業將繼續迎來黃金發展期,市場規模將超1600億元。
為確保羽絨服行業數據精準性以及內容的可參考價值,我們研究團隊通過上市公司年報、廠家調研、經銷商座談、專家驗證等多渠道開展數據采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以求深度剖析行業各個領域,使從業者能夠從多種維度、多個側面綜合了解羽絨服行業的發展態勢,以及創新前沿熱點,進而賦能羽絨服從業者搶跑轉型賽道。
近幾年,我國羽絨服制品相關企業注冊量呈上升趨勢。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羽絨制品制品相關企業注冊量達7313家,較2018年同比增長16.50%;2019年羽絨制品制品相關企業注冊量11055家,同比增長51.17%;2020年新增5451家,同比減少50.69%。
羽絨服制造的上游供應商主要包括原材料供應商與加工設備供應商。其中,原材料主要包括棉布、縫紉線、鵝絨、鴨絨、紐扣、拉鏈等;加工設備主要包括充絨機、縫紉機、剪裁機、針刺機等。
中游即為羽絨服裝的紡織加工及制造,根據羽絨服的相應功能劃分,主要包括登山羽絨服裝、滑雪羽絨服裝、混合羽絨服裝、野外作業羽絨服裝等。隨著我國羽絨服專業品牌的不斷精尖化,羽絨服的功能性逐漸強化,中游市場份額競爭日趨激烈。
下游的銷售渠道主要包括線上的電商平臺以及線下的專賣店、商場、超市等。目前絕大多數羽絨服裝制造商將企業布局延伸至下游銷售,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渠道實現自產自銷,故中下游環節逐漸融合。此外,悄然興起并且正逐漸成為行業熱榜的回收舊羽絨服市場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下游重要環節。
從區域分布來看,2020年我國江蘇以1.09萬家羽絨制品企業數量,排名第一;我國浙江省、山東省分別有8427家、4129家羽絨制品相關企業,排在第二、三名;此后依次為上海市、廣東省、貴州省等,企業數量分別為3456家、3442家、3190家。
羽絨服行業市場機遇分析
目前,我國羽絨原材料價格逐漸走高。以白鵝絨為例,2023年5月,70%白鵝絨價格相比半年前增長17.34%,80%白鵝絨價格相比半年前增長17.70%,90%白鵝絨價格相比半年前增長17.13%,95%白鵝絨價格相比半年前增長16.69%,漲幅較大。隨著我國羽絨服裝制造行業上游原材料價格逐年上漲,羽絨服裝制造成本進一步抬高,由此拉動羽絨服市場價格。
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中國消費者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快速增強,消費市場對具有中國文化主張時尚的認同和追求快速增強,給企業文化創意以及品牌話語權提升帶來了發展機遇。消費升級的不斷提升,給羽絨服行業的發展注入市場擴容和變革的新動力,個性化、時尚化、更高審美、體驗和價值化需求快速提升,必將為羽絨服行業企業在產品開發、設計創意、模式創新等方面全方位系統創新拓展了空前的新空間。
政策的加持與引導深刻改變著羽絨服裝行業的產業布局,促進行業的優勝劣汰與轉型升級,催生羽絨服裝行業新業態的誕生與價值延伸,從而不斷提升羽絨服裝產業的運營能力與資源配置高效化。未來,數字化轉型步伐的加快將進一步助推羽絨服產業在互聯網浪潮下的價值創造模式變革。
想要了解更多羽絨服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3-2028年羽絨服市場發展現狀調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