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這些遺產世代相傳,并在與環境的互動中不斷被再創造,為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是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重要體現。非遺涵蓋了口頭傳統、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自然宇宙知識、傳統手工藝等多個領域。
非物質文化遺產行業產業鏈結構
非遺文化行業的產業鏈結構涵蓋了從設計、制作、展示、推廣到銷售的完整流程。具體而言,產業鏈包括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原材料供應:非遺產品制作所需的原材料,如特定礦物質、植物纖維等,其質量和來源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品質。
制作加工:這一環節涉及選料、配料、成型、修坯、上釉、燒制等復雜工藝,需要工匠們精湛的技藝和嚴格的品控。
展示與推廣:通過博物館、展覽、電商平臺、短視頻和直播等多種形式,將非遺產品和文化推向市場,提高公眾認知度和興趣。
銷售與服務:建立線上線下的銷售渠道,為消費者提供購買和售后服務,形成完整的商業閉環。
非物質文化遺產行業發展現狀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隨著人們對非遺認知度的提高和需求的增加,非遺文化市場逐漸興起并持續發展。據統計,過去十年間,非遺文化市場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0%,預計未來幾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例如,非遺茶盞行業市場規模由2021年的65.5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74.6億元,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傳播渠道
新媒體的普及極大地豐富了非遺的傳播渠道。非遺直播、短視頻、電商平臺、文博旅游等成為重要的傳播方式,深度嵌入人們的生活。以快手為例,2023年非遺相關視頻播放量同比增長40%,非遺創作者數量激增,人均總收入同比增長55%。
消費者趨勢
非遺商品消費者規模達億級,90后和00后正在成為消費主力。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認同感日益增強,推動了非遺商品市場的快速增長。
非物質文化遺產行業政策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制定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為非遺保護提供了法律保障。
加強資金支持:設立非遺保護專項資金,鼓勵社會各界參與非遺保護工作。
建立名錄體系:將符合條件的非遺項目列入國家級、省級、市級和縣級名錄,加強保護和管理。
推動傳承發展:通過舉辦展覽、演出、培訓等活動,提高公眾對非遺文化的認識和了解,培養更多傳承人才。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與世界各國開展非遺交流合作,共同推進非遺保護事業的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行業競爭格局
非遺文化行業呈現多元化競爭格局。一方面,傳統非遺企業和手工藝人通過創新和現代化轉型,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新興企業和品牌通過跨界合作和營銷創新,迅速崛起。
重點企業情況
非遺茶盞行業:以建窯建盞為代表,年產值超過50億,注冊企業和個體超過7000家,直播間達2000多家,品牌價值顯著。
數字平臺:如快手等短視頻平臺,通過打造非遺生態,推動非遺文化的傳播和商業化,成為非遺行業的重要推手。
創新發展
非遺行業將更加注重創新和研發,通過與現代科技、時尚元素等相結合,開發出更多具有創意和實用性的非遺產品,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跨界合作
非遺產業將與其他行業進行更多跨界合作,如與旅游、教育、文化創意等行業的結合,拓展非遺文化的發展空間,提高其知名度和影響力。
文化自信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人們對于本國文化的自信和認同感不斷增強,為非遺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
政府將繼續加大對非遺保護和傳承的支持力度,同時市場需求也將持續增長,為非遺行業的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未來,非遺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為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更大貢獻。
欲獲悉更多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產行業重點數據及未來發展前景與方向規劃詳情,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行業深度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