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飾行業是一個涵蓋設計、生產、銷售等多個環節的綜合性產業,以現代化機器加工為主,手工加工為輔,產品范圍廣泛,包括日常衣物、鞋類、配飾以及特定場合的禮服、制服等。服飾不僅具有保護和裝飾人體的基本功能,還承載著時尚、文化和個人身份等多重意義。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審美觀念的升級,服飾行業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產品創新和設計升級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服飾行業產業鏈結構
服飾行業的產業鏈以原材料供應為起點,主要包括天然纖維(如棉花、羊毛、蠶絲等)和化學纖維(如滌綸、尼龍、人造纖維等)。這些原材料通過農業種植、養殖或化學合成等方式獲得,并經過初步加工后成為適合服飾加工的面料和輔料。接下來是設計開發環節,設計師根據市場需求、流行趨勢和品牌定位進行款式設計、面料選擇和色彩搭配。最后是生產加工和銷售服務環節,生產加工企業根據設計圖紙和工藝要求,對面料和輔料進行裁剪、縫制、熨燙、整理等加工處理,最終生產出符合要求的服飾產品。銷售服務環節則包括銷售渠道的拓展、營銷活動的策劃、產品的展示和銷售以及售后服務等。
服飾行業發展現狀
生產與產量
2024年1-6月,在國家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及國內外市場需求逐步恢復等積極因素支撐下,我國服裝行業經濟運行延續回升向好的發展態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服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6%,降幅較2023年同期收窄7.6個百分點。服裝產量小幅增長,規模以上企業完成服裝產量99.36億件,同比增長4.42%,增速比2023年同期提升12.26個百分點。
內銷市場
在居民收入及消費信心逐步趨穩、假期效應以及“6.18”網絡購物節等因素的帶動下,我國服裝消費需求不斷釋放,內銷市場實現穩定增長,但增速明顯放緩。1-6月,我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商品零售額累計5156.3億元,同比增長0.8%,增速比2023年同期放緩14.7個百分點。
出口市場
受國際市場需求恢復、海外品牌商補庫存需求增加以及穩外貿政策不斷顯效等積極因素影響,我國服裝出口基本平穩。1-6月,我國累計完成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738.3億美元,出口金額與2023年同期持平。從出口品類來看,棉制服裝和附加值較高的通勤、社交類服裝出口保持增長。從主要市場來看,我國對美國、歐盟等發達市場的服裝出口增速回升,對東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等新興市場保持較快增長。
服飾行業政策
據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服飾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分析
國家對于服飾行業的政策支持主要體現在推動產業升級、加強品牌建設、促進技術創新等方面。通過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政府還積極促進國內外市場的拓展,支持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升我國服飾行業的國際影響力。
服飾行業競爭格局
服飾行業的競爭格局較為分散,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然而,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一些具有品牌影響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的企業逐漸脫穎而出。這些企業通過品牌建設和產品創新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在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重點企業如安踏、李寧等,在產品設計、品牌營銷、渠道拓展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成為行業內的領軍企業。
服飾行業發展趨勢
數字化轉型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服飾行業正加速向數字化轉型。企業通過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管理效率,提升顧客體驗。數字化轉型將成為服飾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
可持續發展
隨著消費者對環保意識的提高,可持續發展成為服飾行業關注的重點。企業需加強綠色生產,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推出更多環保材料制成的產品,滿足消費者對可持續時尚的需求。
個性化定制
隨著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增長,服飾行業將更加注重個性化定制服務。通過運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如3D打印、智能量體等,企業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加精準、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的獨特需求。
跨界合作
跨界合作將成為服飾行業發展的新亮點。企業通過與其他行業的合作,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出更多具有創新性和差異性的產品。跨界合作不僅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還能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長點。
服飾行業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波動后,正逐步走向復蘇和發展。未來,隨著數字化轉型、可持續發展、個性化定制和跨界合作等趨勢的推動,服飾行業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欲獲悉更多關于服飾行業重點數據及未來發展前景與方向規劃詳情,可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中國服飾行業發展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