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國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出口金額439.6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1.0%,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平均離岸價格下降14.6%,建材產品出口“量增價減”。其中,玻璃纖維及制品、陶質磚、衛生陶瓷、石膏、粘土、石墨、滑石等主要商品出口“量價均降”。
2023年,我國對美出口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金額比上年下降20.7%,對美出口金額占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出口總額的8.9%,比2022年下降1.0個百分點;對歐盟成員國出口金額比上年下降10.2%,占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出口總額的比重約為8.4%;對金磚成員國出口金額增長0.3%,占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出口總額的比重約為7.3%,比重較上年有所上升。
圖:2018—2023年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出口、進口金額增長率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市場全景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23年,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進口金額345.9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2%。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平均到岸價格增長10.5%,建材產品進口“量減價增”。其中,特種水泥、水泥混凝土壓力管和預應力混凝土樁、平拉玻璃、車輛用鋼化玻璃、玻璃纖維原料球、石英和石英巖、花崗石制品、石膏板、球化石墨、云母制品、葉臘石等主要商品出口“量價均增”。
2023年,我國從美國進口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金額比上年增長8.5%,從美國進口商品金額占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進口總額的4.6%,比2022年提高0.3個百分點。從歐盟成員國和金磚成員國進口金額較2022年分別下降19.1%和25.6%,從歐盟進口金額占比約為10.2%,從金磚國家進口金額占約為15.3%。我國建材產品進口最多的國家為澳大利亞,從澳大利亞進口建材產品占進口商品總額約40.2%。
在國內水泥價格和下游需求偏弱雙重影響下,2023年我國水泥和水泥熟料出口大于進口,2023年水泥熟料進口比上年下降94.8%。
(一)建材行業企業數量增加,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隨著市場環境變化,建材行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步伐加快。受建筑材料市場需求影響,建材加工制品業得到較快速度增長,由此帶來了水泥制品、防水材料、隔熱保溫材料、輕質建材、纖維增強塑料、非金屬礦物材料制品等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逐步增加,另外粘土砂石和建筑用石行業企業也增長較快。這充分反映了面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建材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產業規模化發展加快,規上企業數量大幅增加促進行業組織結構優化。
(二)建材行業踐行綠色低碳安全,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1)全面推進“六零”工廠建設
為推進行業“雙碳”目標實現,建材聯合會從綠色節能、能源安全、資源綜合利用、低碳、清潔、智能六個維度,創新性地提出了“六零”工廠概念,一年來,從品牌活動、科技攻關、質量標準等方面進一步推動“六零”工廠建設,“六零”工廠已列入《產業結構調整目錄(2024年)》鼓勵類范圍,工信部對“六零”示范工廠的建設給予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專函委托聯合會深入推進“六零”工廠建設工作,并列入了《綠色建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要求建材行業組織企業“揭榜掛帥”,推動節能降碳技術集成應用,建設試點工廠,并委托聯合會開展“六零”工廠標準等相關研究工作。
行業龍頭骨干企業積極踐行“六零”工廠建設。在“零碳”排放和“零化石能源”方面,華新地維生產基地攻克多種類異質替代燃料制備的成套裝備技術與工藝,生物質替代燃料比例超50%;在“零員工”方面,金隅冀東銅川水泥建成了目前國內數字化水平最高、員工人數最少的萬噸熟料生產線;在“零外購電”方面,海螺水泥濟寧生產基地系統集成多種新型綠色清潔能源利用技術,開發先進的負荷平衡控制調度系統,形成源網荷儲一體化及多功能互補平臺,大幅降低了外購電比例。
(2)龍頭企業帶頭推進建材“雙碳”工作
中建材集團在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繼續發力,做好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固碳、全流程管碳,開發光伏、風電、氫能等清潔環保能源,持續降低污染物排放,累計建成國家級綠色工廠94個、綠色礦山41個。海螺集團統籌綠色發展和創新驅動,超前部署生產線超低排放改造,加強“雙碳”專業人才培育、碳市場政策研究以及減碳降碳技術研究和應用,積極布局新能源領域,優化用能結構,有序推進節能降碳技改,加快智能化建設成果轉化應用。經聯合會推薦,中建材、華新、海螺、冀東、華潤、南玻等多家企業(工廠)入選《全國重點領域節能降碳典型案例》。冀東灤州、華新地維、滕州金晶作為“建材行業碳達峰試點企業”,陸續完成技術改造,示范作用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