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餐產業是餐飲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涵蓋早、中、晚三餐的定時餐飲服務,滿足了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飲食需求。該產業不僅包含傳統的中式正餐,如各類菜系餐館,還融合了西式正餐、日式料理等多種餐飲形式,形成了多元化的市場格局。正餐產業鏈上游涉及農林牧漁企業提供的原材料,中游為食品制造企業進行深加工,實現食材標準化,下游則為各類正餐餐廳,包括傳統餐廳、連鎖餐飲、外賣平臺等。整個產業鏈通過資源整合,提高了采購、加工、流通等環節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推動了正餐產業的快速發展。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品質、便捷性需求的提升,正餐產業也在不斷進行創新和升級,以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
1. 連鎖化步伐加快
近年來,中國餐飲行業的連鎖化水平顯著提升。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正餐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分析,與2023年同期相比,截至2024年9月,連鎖餐飲品牌門店數在100家至500家以上的品牌數占比提升了1.97個百分點,門店數在500家以上的品牌數占比提升了0.38個百分點。美團數據顯示,中國餐飲行業的連鎖化率從2018年的12%提高到2023年的21%,并預計在2024年繼續提高至22%左右。這表明正餐產業正在向連鎖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2. 下沉市場與輕量型門店
面對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餐飲市場增長乏力的挑戰,許多餐飲品牌開始在下沉市場尋求新的增長點。截至2024年9月,全國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餐飲門店數占比達到了52%,比2022年提升了1.4個百分點。此外,一些品牌積極探索面積更緊湊、運營效率更高的輕量型門店,如衛星店、mini店、便攜店、外帶店等,以靈活應對市場變化。
3. 細分賽道回暖
從2023年開始,中式正餐賽道逐漸回暖。截至2024年9月,全國中式正餐門店數超過130萬家,預計2024年中式正餐市場規模達到10600億元。火鍋賽道同樣表現出色,2023年全國火鍋市場規模已達到5848億元,2024年有望突破6000億元。截至2024年9月,全國火鍋門店數超過53萬家。小吃快餐賽道也表現不俗,截至2024年9月,小吃快餐相關企業注冊量為23.4萬家,門店數已超過400萬家,預計2024年小吃快餐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
1、市場競爭主體
正餐市場上,國際品牌與本土品牌并存,形成了多元化的競爭格局。國際品牌如必勝客、麥當勞等憑借其全球化的品牌影響力和標準化的服務流程,在市場上占據了一定的份額。而本土品牌則通過不斷創新和特色化經營,逐漸崛起并與國際品牌形成競爭態勢。
2、市場集中度
正餐市場的集中度相對較低,尚未形成絕對的龍頭企業和壟斷格局。這主要得益于餐飲市場的多元化和消費者需求的多樣性。不同品牌、不同菜系、不同風格的正餐餐廳在市場上各領風騷,共同推動了市場的繁榮發展。
3、競爭策略
品牌差異化:正餐品牌通過特色菜品、高端食材或文化故事來打造差異,提升品牌認知。例如,一些品牌強調食材來源、制作工藝背后的故事,增加品牌的獨特性和吸引力,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
技術創新:智能點單、無人零售、數字化會員體系等成為提升消費體驗和品牌忠誠度的關鍵。數字化轉型幫助餐廳提高運營效率,減少人力成本。同時,大數據分析幫助商家精準營銷,預測銷售趨勢,優化庫存管理。
供應鏈優化:供應鏈的整合和技術創新是關鍵,確保食品安全的同時,也要保證菜品的新鮮度和口感。一些正餐企業開始自建中央廚房或與供應鏈公司密切合作,實現食材的標準化采購和配送,降低運營成本。
個性化服務:通過數據分析,餐廳能更好地理解顧客偏好,提供定制化菜單和服務,增強顧客黏性。例如,一些餐廳推出個性化套餐、定制服務等,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4、區域競爭格局
一線城市:一線城市市場競爭激烈,但增速有所放緩。由于消費者需求多樣化和消費水平的提高,一線城市正餐市場呈現出多元化和高端化的趨勢。
二三線城市:二三線城市市場競爭相對較弱,但增速較快。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消費者需求的提升,二三線城市正餐市場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下沉市場:縣域等下沉市場成為新的藍海。隨著餐飲供給加速向縣域滲透,下沉市場的餐飲消費額增速、新增商戶增速均高于一線城市。一些頭部餐飲品牌開始將市場重心轉向下沉市場,通過開設新店、拓展業務等方式搶占市場份額。
1. 健康餐飲成為新寵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健康餐飲成為了行業的新寵。一方面,輕食概念持續升溫,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追求低卡、低脂、低糖的飲食方式,輕食餐廳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些餐廳以新鮮的蔬菜、水果、優質蛋白質為主要食材,搭配精心調制的醬汁,既滿足了味蕾的需求,又不會給身體帶來過多的負擔。另一方面,有機食材備受青睞,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憂促使他們更加傾向于選擇有機種植的蔬菜、水果和肉類。有機食材不僅口感更好,而且沒有農藥殘留和化學添加劑,更加健康環保。一些高端餐廳開始主打有機食材,通過與當地的有機農場合作,確保食材的新鮮度和品質。
功能性餐飲也逐漸崛起。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深入了解,一些具有特定功效的食物受到了關注。比如,富含益生菌的酸奶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含有膠原蛋白的食物可以美容養顏,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水果可以延緩衰老。餐飲企業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開發出具有功能性的菜品和飲品,滿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2. 科技賦能提升效率
科技的應用不僅提高了餐飲企業的運營效率,還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用餐體驗。首先,智能點餐系統成為標配。消費者可以通過手機APP或餐廳內的觸摸屏點餐,無需等待服務員的到來。智能點餐系統還可以根據消費者的歷史訂單和口味偏好,推薦適合的菜品,提高點餐的準確性和效率。同時,消費者可以在線支付,避免了現金交易的繁瑣和不安全性。
其次,無人餐廳開始興起。無人餐廳利用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和自動化設備,實現了從點餐、烹飪到送餐的全流程自動化。消費者可以在無人餐廳享受到高效、便捷的用餐服務,同時也感受到科技帶來的新奇體驗。雖然無人餐廳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未來有望成為餐飲行業的主流模式。
此外,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也被應用到餐飲行業。通過VR和AR技術,餐飲企業可以打造獨特的用餐環境,提供沉浸式的用餐體驗,進一步吸引消費者。
3. 文化融合與創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餐飲文化相互融合,為中國餐飲行業帶來了新的靈感和機遇。一方面,西餐中化成為趨勢。越來越多的西餐廳開始融入中國元素,推出具有中國特色的西餐菜品。比如,用中式烹飪方法制作的牛排、意大利面中加入中式醬料等。這些創新的菜品既保留了西餐的精致和優雅,又符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需求,受到了廣泛的歡迎。
另一方面,中餐西做也逐漸流行。一些中餐廳借鑒西餐的烹飪技巧和擺盤方式,對傳統的中餐菜品進行改良和創新。比如,用分子料理的方法制作中餐菜品、將中餐菜品做成西餐的擺盤形式等。這些創新的做法不僅提升了中餐的品質感和檔次,還吸引了更多的年輕消費者。
地方特色美食也逐漸走向全國。中國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食文化,如四川的火鍋、廣東的早茶、北京的烤鴨等。隨著交通和物流的發展,這些地方特色美食逐漸走向全國,成為了全國人民喜愛的美食。餐飲企業可以通過挖掘和推廣地方特色美食,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餐飲品牌,滿足消費者對不同口味的需求。
4. 社交營銷與平價轉型
在社交媒體時代,社交營銷成為了餐飲企業拓展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通過社交媒體平臺,餐飲企業可以與消費者進行互動,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一方面,網紅餐廳層出不窮。一些餐廳通過打造獨特的裝修風格、推出創意菜品和舉辦有趣的活動,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前來打卡拍照。這些餐廳在社交媒體上迅速走紅,成為了網紅餐廳。
另一方面,美食博主影響力巨大。美食博主通過分享自己的美食體驗和評價,影響著消費者的用餐選擇。餐飲企業可以與美食博主合作,邀請他們來餐廳品嘗菜品,并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宣傳推廣。同時,餐飲企業也可以自己培養美食博主,通過他們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此外,社交團購成為新趨勢。消費者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組織團購活動,享受更優惠的價格。餐飲企業可以通過參與社交團購活動,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來用餐,提高餐廳的人氣和銷售額。
在消費趨勢的變化之下,越來越多的餐飲企業走向了平價轉型。隨著餐飲消費的內需依舊旺盛,但居民消費也越來越追求性價比,對高溢價的氛圍感祛魅。這也讓餐飲行業隨之進入以“高性價比”為核心的調整期。餐飲企業可以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和服務質量、加強成本控制和供應鏈管理、探索數字化轉型等方式,提升企業的利潤和競爭力。
欲了解正餐產業深度分析,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正餐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