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輪,是一種專門用于捕魚作業的機械設備,其設計旨在通過轉動來收放魚線,從而幫助漁民捕捉魚類。它結合了現代科技與傳統捕魚技藝,是漁民在海上或水域中作業時不可或缺的工具。
漁輪通過人力或電力驅動,能夠高效、便捷地控制魚線的長度和張力,使漁民能夠更有效地捕捉各種魚類,無論是深水區的大魚還是淺水區的小魚。
漁輪行業的產業鏈較為完整,包括上游原材料供應商、中游漁輪制造企業和下游銷售、租賃及維修服務等環節。
一、技術壁壘
漁輪行業的技術含量較高,特別是在智能化、自動化、節能環保等方面。新進入者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進行技術研發和創新,以滿足市場對高效、安全、環保漁輪的需求。這要求企業具備強大的技術團隊和研發能力,對新進入者構成了一定的技術壁壘。
二、資金壁壘
漁輪生產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于廠房建設、設備購置、生產線建設等方面。這要求新進入者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能夠承擔高昂的固定資產投資成本。除了固定資產投資外,新進入者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技術研發、產品測試、市場推廣等方面。這些都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對新進入者構成了資金壁壘。
三、渠道壁壘
漁輪產品的銷售依賴于完善的銷售渠道和售后服務網絡。新進入者需要投入大量資源來建設銷售渠道和維護售后服務網絡,以確保產品能夠順利進入市場并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這要求新進入者具備豐富的市場經驗和渠道資源,對新進入者構成了渠道壁壘。
四、政策壁壘
政府對漁輪行業實行嚴格的準入管理,要求企業具備相應的資質和條件才能進入市場。這包括生產許可證、環保認證、安全認證等方面的要求。新進入者需要了解并遵守相關政策法規,以確保合法合規經營。這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政策壁壘。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漁輪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顯示: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漁業和水產養殖狀況2022》公布的統計數據,2020年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總產量達2.14億噸,達歷史最高水平,其中水產養殖產量達1.226億噸,在全球漁業和水產養殖總產量中的比重達57.29%。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水產品生產國,2020年水產品總產量6549萬噸,其中水產養殖產量5224萬噸,約占水產品總產量的80%。2022年,中國擁有經批準的遠洋漁業企業177家,遠洋作業漁船2551艘(其中公海作業漁船1498艘),作業區域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極海域,以及相關合作國家管轄海域,年產量232.8萬噸。
隨著漁業資源的不斷開發和利用,以及漁民對高效、安全、環保漁輪設備需求的增加,漁輪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同時,隨著休閑漁業的興起和釣魚運動的普及,漁輪市場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漁輪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十四五”期間及今后一段時期,中國將繼續以推動遠洋漁業全產業鏈集聚發展,健全遠洋漁業發展支撐體系,提升遠洋漁業綜合治理能力,加大遠洋漁業發展保障力度為重點任務,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強化科技支撐,提升監管能力,深入參與國際漁業治理,完善政策體系,努力實現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漁輪生產國和出口國,在國際市場上具有顯著的品牌優勢和市場份額。未來,隨著國際貿易的不斷發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進,中國漁輪行業將進一步拓展國際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漁輪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發展規劃咨詢綜合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