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運行業作為國家交通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國內外貿易、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復蘇和國際貿易的持續增長,水運行業市場需求也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
港口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海運是對外貿易的“壓艙石”。近日,根據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完成水路貨運量93.67億噸,同比增長9.5%,增速創2014年以來新高,運量規模達2012年的2.04倍。有關人士表示,水路貨運量首次突破90億噸,充分彰顯了我國水運發展的強大韌性、澎湃活力和巨大潛力。
水運是使用船舶運送客貨的一種運輸方式。 水運主要承擔大數量、長距離的運輸,是在干線運輸中起主力作用的運輸形式。在內河及沿海,水運也常作為小型運輸工具使用,擔任補充及銜接大批量干線運輸的任務。水運的優點是成本低,能進行低成本、大批量、遠距離的運輸。但是水運也有顯而易見的缺點,主要是運輸速度慢,受港口、水位、季節、氣候影響較大,因而一年中中斷運輸的時間較長。
水運分海運和河運兩種。它們是以大自然賜予的海洋和河流作交通線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河流湖泊都可以成為現成的水路。如果需要通航噸位較高的船舶,窄的河道要加寬,淺的要挖深,有時還得開挖溝通河流與河流之間的運河,才能為大型內河船舶提供四通八達的航道網。
全球經濟平穩增長,運需穩中向好。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4年全球GDP增速將達3.2%,較年初預測值有所上調,經濟增長前景總體平穩。各主要經濟體經濟平穩增長,全球集裝箱運輸需求將保持穩中向好的局面。中國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外貿發展質量穩步提升。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4年前6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較高水平,同比增長顯著。東盟、歐盟和美國為中國前三大貿易伙伴,貿易總值均保持增長或穩定。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水運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全球集裝箱船舶數量和運力持續增長。據ALPHALINER統計,截至2024年6月,全球集裝箱船舶數量為6165艘,運力達到2948萬TEU,運力箱位數較上年末增長5.8%。不同航線運力投放有所差異。由于地緣局勢等因素的影響,部分航線出現運力供給緊張的情況。例如,紅海地區局勢緊張導致主要班輪公司繞道航行,增加了亞歐航線的運輸距離和成本。
受運輸需求增長和運力供給緊張的影響,市場運價持續上漲。特別是進入二季度以來,在集裝箱運輸市場運價持續上漲的帶動下,船舶租金延續上行走勢且漲幅有所加快。不同航線運價走勢略有分化。例如,北美航線受到氣候因素和地緣緊張局勢的影響,市場運價持續上行;歐地航線在緊張情緒緩和后市場波動逐步趨穩但仍保持高位;南美航線運價在二季度繼續上漲且漲幅擴大;澳新航線則因運輸需求增長緩慢而呈現調整行情。
“十四五”時期國家對水運行業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指導規劃,要求現代水運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并聚焦水運基礎設施的短板問題。例如,《關于支持引導公路水路交通運輸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通知》等政策的出臺推動了水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升級。各省市也紛紛制定當地“十四五”時期的水運發展政策,圍繞內河航道里程、港口貨物運輸能力、水運建設投資水平等方面提出規劃。這些政策為水運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未來,水運行業的運力供給結構將不斷優化。一方面,老舊船舶將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環保、節能、高效的現代化船舶。這將有助于提升水運行業的整體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另一方面,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航運市場的不斷發展,船舶大型化、專業化趨勢將更加明顯。大型船舶在降低單位運輸成本、提高運輸效率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而專業化船舶則能更好地滿足特定領域的運輸需求。
智能化、數字化將成為水運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不斷應用,水運行業將實現更加精準、高效的運營和管理。例如,智能船舶可以通過集成先進的感知、通信、控制等技術,實現自主航行、智能避碰、遠程監控等功能;自動化碼頭則可以通過引入自動化設備和智能調度系統,提升碼頭的作業效率和安全性。此外,數字化平臺的建設也將為水運行業提供更加便捷、透明的信息服務和交易渠道。
綜上所述,未來水運行業市場將呈現出需求持續增長、運力供給結構優化、智能化數字化發展、綠色低碳發展以及政策支持與標準建設等趨勢。這些趨勢將共同推動水運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為全球經濟貿易的繁榮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水運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