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運設施網絡將進一步優化
我國水運已基本形成以南北海運、長江干線等為大通道,主要港口為樞紐的基礎設施發展格局,貨運量、港口吞吐量穩居世界第一,水運大國地位逐步確立。
前不久,交通運輸部印發《關于新時代加強沿海和內河港口航道規劃建設的意見》,提出15項舉措,進一步優化提升全國水運設施網絡,高質量構建現代化港口與航道體系。
“此次《意見》出臺,在行業頂層規劃的框架下,有針對性提出可落地的政策舉措,將助力我國從水運大國加快轉向水運強國,促進水運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黃力說。
“我國水運行業正處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擴大有效投資的關鍵時期,《意見》的出臺,將對水運建設項目起到積極引導作用,促進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說。
水運行業概述
水運是使用船舶運送客貨的一種運輸方式。 水運主要承擔大數量、長距離的運輸,是在干線運輸中起主力作用的運輸形式。在內河及沿海,水運也常作為小型運輸工具使用,擔任補充及銜接大批量干線運輸的任務。
中國水運產業的上游包括船舶與集裝箱等運輸設備的設計、制造、維修,大宗商品的生產,以及運輸所需的物料備件的制造;中游包括船舶和港口的運營、航次管理與航線開拓、安全管理、船員管理、相關設施租賃等領域;下游則主要是有貿易與運輸需求的企業。
從中國水運產業鏈區域分布來看,水運相關企業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地區。其中,廣東、上海、江蘇的水運產業鏈較為完整,涵蓋船舶與集裝箱制造、水路運輸等環節。
2023年,我國經濟運行呈現回升向好態勢,產業鏈、供應鏈保持了穩定和韌性。在此拉動下,水運經濟運行實現量穩質升。
基礎設施方面,2023年全國內河航道通航里程12.82萬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84公里。等級航道通航里程6.78萬公里,占內河航道通航里程比重為52.9%,其中三級及以上航道通航里程1.54萬公里、占內河航道通航里程比重為12.0%。
2023年各等級內河航道通航里程分別為:一級航道2192公里,二級航道4471公里,三級航道8741公里,四級航道11717公里,五級航道7375公里,六級航道16342公里,七級航道16989公里。等外航道6.03萬公里。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2024-2029年水運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分析:
2023年全國港口生產用碼頭泊位22023個,比上年末增加700個。其中,內河港口生產用碼頭泊位16433個、增加551個,沿海港口生產用碼頭泊位5590個、增加149個。2023年全國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2878個,比上年末增加127個。
運輸裝備方面,2023年全國擁有水上運輸船舶11.83萬艘,比上年末減少0.36萬艘,凈載重量3.01億噸、增加0.03億噸,載客量81.25萬客位、減少4.93萬客位,集裝箱箱位304.24萬標準箱、增加5.52萬標準箱。
運輸服務方面,2023年完成營業性貨運量93.67億噸,比上年增長9.5%,完成貨物周轉量129952億噸公里、增長7.4%。全年完成營業性客運量2.58億人次,比上年增長121.6%,完成營業性旅客周轉量53.77億人公里、增長137.9%。2023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69.73億噸,比上年增長8.2%。全年完成港口旅客吞吐量7844.5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1.8%。
另外。數字技術應用讓我國水運行業,特別是智慧港口建設逐步由跟跑、并跑邁入到領跑。在新基建方面,大力發展智慧港口、數字航道、智能船舶、智慧海事等工程建設,水運行業基礎設施數字化程度發展發展迅速;在運營方面,港口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有效提升作業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想要了解更多水運行業詳情分析,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研究報告《2024-2029年水運行業風險投資態勢及投融資策略指引報告》。報告對水運行業風險投資現狀、國際化進程與外資進入、融資渠道、如何運作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及發展趨勢等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并重點分析了水運行業風險投資的主要現存問題、相應對策以及新形勢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和企業的應對策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