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以及環保政策對污水處理要求的提高,污水處理廠數量和處理規模都在持續增長,產生的污泥量也隨之增加。根據統計年鑒顯示,2022年我國城鎮污泥產量已超過7800萬噸。
污泥是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副產物,由有機質、微生物菌體、無機顆粒和膠體等組成的復雜非均質體,含水率通常較高,且容易腐化發臭,如果不經過妥善處理,會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
污泥處理行業的核心任務是對污泥進行穩定化、減量化和無害化處理,以達到環保要求并盡可能實現資源化利用。這一過程涉及多個工藝環節,包括污泥的濃縮、調理、脫水、穩定化(如厭氧消化、好氧發酵等)以及干化等,旨在減少污泥的體積、降低其含水率并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質。
污泥處理產業鏈涵蓋了從污泥產生、收集、運輸、處理到處置的完整過程,涉及多個環節和參與者。上游主要包括污泥處理所需的設備制造、工程材料、原料供應等;中游涵蓋污泥處理處置工程的設計與建設企業以及專業的運營服務提供商;下游主要是產生污泥的單位如污水處理廠、工業企業等。產業鏈的逐步完善為污泥處理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過去,我國在污水處理領域長期存在“重水輕泥”的現象,即過分關注水體凈化而忽視污泥的妥善處理和處置,這一偏頗極大地限制了污泥處理處置行業整體技術與管理水平的提升。然而,隨著近年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層面密集發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及發展規劃,特別是“水十條”(即《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情況正在發生積極轉變。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污泥處理處置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產業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例如,2023年12月,國家發改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發布的《關于推進污水處理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實施意見》提出推廣低碳處理工藝,減少污泥填埋,資源化利用。污泥焚燒鼓勵干化和焚燒聯用,提高熱能利用效率。
2024年1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加快補齊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加強污泥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2024年污泥處理行業現狀及前景分析
污泥中的有害成分如重金屬、有機污染物、寄生蟲、病原菌及臭氣已成為影響城市環境衛生的一大公害。截至2022年,全國共建成并投入運營4000多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日總污水處理規模超過2億立方米,約占全球總污水處理規模的1/5。
作為污水處理重要副產物,污泥也伴隨污水處理規模的擴大而大量產生。據統計,2019年我國污泥產量已超過6000萬噸(以含水率80%計),預計2025年我國污泥年產量將突破9000萬噸,污泥處理市場規模或超千億。污泥處理技術不斷創新和進步,包括濃縮、調理、機械脫水、熱處理(焚燒、熱解)、厭氧消化等多種技術。這些技術各有優缺點,適用于不同的污泥類型和處理需求。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版污泥處理產品入市調查研究報告》顯示: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主題,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污泥處理市場已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市場規模已突破700億元大關,并有望在未來幾年內持續擴張,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1400億元的規模。
盡管我國污水處理規模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但與之相比,污泥處理處置的能力和水平尚顯不足,存在一定的滯后現象,這仍對環境構成潛在風險,亟需加強重視與改進。為應對這一挑戰并把握市場機遇,一系列相關規劃與政策相繼出臺,為重點地區的污泥處理處置領域開辟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這些政策不僅著眼于提升污泥處理的技術水平和設施能力,還明確提出了資源化利用的戰略目標,旨在徹底改變以往將污泥視為單純環境負擔的傳統觀念,推動其向具有經濟價值的資源轉變。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版污泥處理產品入市調查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