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污泥處理市場政策
污泥是污水處理的副產物,由原污水中的固體物質和污水處理過程中所產生的固體物質組成。每10000m3城鎮污水經處理后污泥產生量(按含水率80%計)一般為5-10t,具體產量取決于排水體制、進水水質、污水及污泥處理工藝等因素。污泥成分復雜,含有毒、有害物質,如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卵、重金屬及大量難降解物質,如處理不當,易對環境造成直接或潛在污染,經過處理后的污泥或污泥產品在環境中或長期利用(如作肥料、建材用)中處于穩定狀態,并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不產生有害影響。同時,污泥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經無害化處理后污泥可作為土壤改良劑和植物肥料,且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沼氣可作為能源物質,幫助解決一定的能源問題。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撰寫的《2023年版污泥處理產業規劃專項研究報告》顯示:
關于污泥污水處理,國家層面已經從“重水輕泥”向“泥水并重”轉變,近年來相繼出臺了各種政策法規,在污泥處置費、污泥無害化處置率的目標、處置產能的規劃等各方面進行了完善。隨著國家政策引導,我國污泥處理產業市場需求得到釋放,污泥處置市場規模將不斷平穩增長。
圖表:污泥污水處理相關政策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城市污水處理廠污泥是城市污水處理過程中的副產物,它是指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固態、半固態及液態的廢棄物,主要來源于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等工藝環節。而隨著城市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城市污水產生量日益增加,導致污泥產生量也在逐年提高,目前每年產生濕污泥(含水率80%)超過6000萬噸,且每年仍在持續增長。
2、污泥處理技術
污泥處理技術主要包括:熱干化技術、深度脫水技術、厭氧消化技術、好氧發酵技術以及石灰穩定技術。
圖表:污泥處理處置全鏈條技術路線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污泥熱干化技術:污泥的熱干化是指通過污泥與熱媒之間的傳熱作用,脫除污泥中水分的工藝過程。污泥熱干化系統主要包括儲運系統、干化系統、尾氣凈化與處理系統、電氣自控儀表系統及其輔助系統等。
污泥深度脫水技術:近年來,污泥脫水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技術突破集中在污泥脫水前調理劑的研發和脫水機械設備的改進等方面。目前,采用污泥藥劑調理+機械脫水的技術,在濕污泥原泥中加入污泥調理劑破壞污泥絮體微生物結構并溶胞,分離出物理性結合水。使微生物生物體的水分分離,最終使污泥中的結合水大部分轉化為自由態水,再通過機械脫水設備將自由態水分分離。該技術已在制革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中規模化應用,處理后污泥含水率可低于50%,為滿足污泥后續處理處置的要求,需要進一步降低常規機械脫水污泥的含水率。污泥的調質處理是污泥深度脫水的關鍵環節和核心技術,可以說污泥調理技術決定污泥深度脫水項目的成敗。國內污泥調質的方法比較多,普遍采用在污泥中添加脫水劑、絮凝劑或混凝劑的方法,改變污泥中水分子(主要是間隙水和毛細水)存在方式和結構,有利于水與泥在一定條件下實現分離。
污泥厭氧消化技術:污泥厭氧消化是指污泥在無氧條件下,由兼性菌和厭氧細菌將污泥中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和水等,使污泥得到穩定的過程,是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的常用手段之一。污泥厭氧消化具有減少污泥體積、穩定污泥性質、產生甲烷氣體等優點。
污泥好氧發酵技術:好氧發酵是在有氧條件下,微生物通過吸收、氧化、分解等活動,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機物氧化成簡單的無機物,同時釋放出可供微生物生長活動所需的能量;而另一部分有機物則被合成為新的細胞質,使微生物不斷生長繁殖,產生出更多的生物體的過程。污泥高溫好氧發酵不斷地分解有機物,使堆體溫度不斷升高,并能將其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蟲卵殺死,使之無害化。
污泥石灰穩定技術:通過向脫水污泥中投加一定比例的生石灰并均勻摻混,生石灰與脫水污泥中的水分發生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碳酸鈣并釋放熱量。石灰穩定技術可有效起到除臭、滅菌、抑制腐化、脫水、鈍化重金屬離子等作用。
圖表:污泥處理技術優缺點對比
資料來源: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整理
3、市場現狀
2021年我國污泥處理行業市場規模為626億元,在國家政策利好和污泥盈利模式逐漸清晰等因素驅動下,未來污泥處理市場規模(注:以處理成本計)將穩步上升,預計2024年中國污泥處理市場規模超過800億元。
欲了解更多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請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報告《2023年版污泥處理產業規劃專項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