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將達到5萬億元,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超過2.8萬億元,從業人員超過800萬人。這一目標的提出,標志著中國體育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同時也反映出我國體育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正在不斷加大。在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無論是在校內還是校外,體育教學都逐漸從邊緣地帶向中心位置靠攏。
體育培訓是一種旨在通過系統性、專業性的教學活動,提升個體或群體在體育技能、體能素質、體育理論知識以及體育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養的教育過程。
中小學校外體育培訓產業作為體育教育、體育產業的重要延伸,通過專業化、系統化的體育培訓課程,對青少年的健康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影響著體育強國建設與共同富裕,其高質量發展具有深刻意義。
隨著社會各界對青少年體質健康問題的日益關注,家長們愈發認識到體育鍛煉對孩子全面成長的重要性。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傾向于為孩子選擇校外體育培訓班,以期通過專業的指導和訓練,提升孩子的體能素質、運動技能及體育興趣。特別是在體育中考制度的推動下,考試達標類課程更是迎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根據《大眾健身行為與消費研究報告》顯示,超六成受訪家長認為“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閑暇時間增加,超四成兒童青少年增加了體育運動上的消費,球類和游泳成為熱門的兒童青少年體育培訓項目。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兒童青少年體育消費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元。
目前,體育培訓市場需求逐漸從單一的技能學習轉向全面發展。除了傳統的足球、籃球等項目外,游泳、網球、跆拳道等新興項目也逐漸受到家長和孩子的青睞。這種多樣化的需求促使體育培訓機構推出更多元化、個性化的課程和服務,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截至“雙減”正式落地之際,天眼查出臺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共有66萬家體育運動類培訓相關企業,其中有超8100家兒童青少年體育培訓相關企業。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體育培訓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當前,青少年體育培訓領域呈現出多元化的參與格局,涵蓋了自然人、商業公司、社團法人以及專業的體育教育培訓機構等多種主體。據2022年的一項調研數據顯示,在龐大的青少年體育教育培訓機構群體中,其注冊與歸屬情況呈現出一定的分布特征。
具體而言,約有46%的機構選擇在民政部門完成注冊,顯示出其非營利性或社會公益性的傾向;而高達51%的機構則選擇在工商部門注冊,這反映了商業公司在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中占據的主導地位,它們以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服務來滿足市場需求。此外,還有約3%的機構隸屬于體校等事業單位,這些機構往往依托其專業的師資力量和豐富的體育資源,為青少年提供高質量的體育培訓服務。
“雙減”過后,隨著體育培訓機構數量增多,體育場館出現供不應求現象,場館場地資源稀缺成為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但體育培訓機構培訓設施不到位、管理不規范等問題大量存在,高額預收費亂收費現象也不時出現。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體育培訓機構更加注重品牌建設和專業化發展。通過提升教學質量、完善服務體系、拓展市場份額等方式,形成自己的品牌特色和核心競爭力。未來,隨著人們對健康和體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以及科技的不斷進步,體育培訓行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體育培訓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