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機是一種用于收獲農作物的農機具,它集成了多種功能于一體,能夠高效地完成農作物的收割、脫粒,并將農作物顆粒集中到儲藏倉中,隨后通過傳送帶將糧食輸送到運輸車上。小麥、水稻等農作物的廣泛種植為收割機提供了巨大的市場需求。
小麥收割機市場洗牌繼續
近年來,隨著小麥收割機市場占有率的集中,行業洗牌力度持續,制造企業逐步呈現減少趨勢。相關數據顯示,小麥收割機企業由2020年的21家下降到2023年的11家。
今年上半年行業排名前三的企業,市場占有率接近90%。排名第一的企業市場占有率保持在60%左右。多位業內專家表示,小麥收割機行業后十家企業梯次間銷量差距不大,經常呈現交替領先狀態,任何一家企業都有增量發展潛力。
隨著人口增長和土地資源緊張,農業生產對高效、智能的收割機需求不斷增加。收割機能夠顯著提高農作物收割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滿足農業生產規模化和集約化的需求。現代收割機普遍配備了自動導航、智能感知、故障診斷等智能化技術,能夠實現自主作業、自動避障、實時監測等功能,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和精度。
夏糧產量占全年糧食產量的1/5以上, 冬小麥是主要的夏糧作物,播種面積保持在3.3億畝以上。為奪取夏糧豐收,今年“三夏”期間各地共計投入聯合收割機60多萬臺,由南向北快速推進。麥收高峰期有9天單日投入聯合收割機在20萬臺以上、最多達25萬臺,小麥機收占比超過98%。
小麥機收水平的提升是中國農業機械化不斷發展的縮影。當前,中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4%,較2012年提高17個百分點,農機作業面積超過73億畝次;小麥、玉米、水稻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超過97%、90%和86%。
截至2023年底,農機總動力超11億千瓦。農機裝備制造已基本涵蓋各個門類,能夠生產14大類50個小類4000多種農機產品,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將推動收割機向新能源化方向邁進。傳統的燃油收割機在作業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的污染和噪音,而新能源收割機如電動收割機、混合動力收割機等則能夠顯著降低能耗和排放,減少對環境的影響。此外,新能源收割機還具有維護成本低、噪音小等優點,更受市場歡迎。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收割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顯示:
隨著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收割機將越來越智能化和自動化。這些技術將使得收割機能夠更精準地執行作業任務,提高作業效率和質量。例如,通過引入機器視覺技術,收割機可以實時監測作物生長狀況,判斷成熟度,實現精準收割;通過引入自動駕駛技術,收割機可以自主規劃作業路徑,減少人工干預,提高作業安全性。
隨著全球市場的開放和國際貿易的加強,收割機行業將越來越全球化和國際化。國內外企業將在全球范圍內展開競爭與合作,共同推動收割機行業的發展。同時,隨著“一帶一路”等國際合作倡議的推進,中國收割機企業也將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本研究咨詢報告由中研普華咨詢公司領銜撰寫,在大量周密的市場調研基礎上,主要依據了國家統計局、國家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國家經濟信息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中國行業研究網、國內外相關報刊雜志的基礎信息以及收割機專業研究單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資料。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收割機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投資策略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