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的小額貸款業務主要是服務于三農、中小企業。近些年來,為了大力發展小額貸款行業,規范小額貸款公司經營行為,我國及各部門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如2023年9月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印發《延續實施金融機構農戶貸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政策》的公告,提出對金融機構向農戶發放小額貸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稅。
小額信貸指向低收入群體和微型企業提供的額度較小的持續信貸服務,其基本特征是額度較小、無擔保、無抵押、服務于貧困人口。小額信貸可由正規金融機構及專門的小額信貸機構或組織提供。小額信貸組織按照業務經營的特點,分兩類:商業性和福利性,也稱制度主義和福利主義。前者更強調小額信貸管理和目標設計中的機構可持續性,以印尼的人民銀行為代表;后者則更注重項目對改善貧困人口經濟和社會福利的作用,以孟加拉鄉村銀行為代表。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小額貸款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顯示:
近年,在監管機構對小額貸款公司加強監督管理、規范經營行為、防范化解風險的大環境下,小額貸款公司不合規者快速退市,行業集中化發展開始起步。
中國人民銀行7月25日發布的2023年二季度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顯示,至2023年6月底,全國共有5688家小額貸款公司,同比減少7.51%;貸款余額8270.21億元,同比減少11.94%;從業人員數為52224人,實收資本7422.33億元。
小貸公司數量減少的背后,是監管日嚴的現狀下,多向江蘇、廣東、重慶等地集中。最新數據顯示,江蘇、廣東、河北是擁有小貸公司數量最多的前三名省份,分別為578家、399家、369家。在貸款余額方面,“小貸之都”重慶市為1588.74億元,遙遙領先。
從整體數據來看,2015年,小貸公司數量在達到峰值8910家后,開始逐年下降。2017年,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曾下發文件,要求各級小額貸款公司監管部門一律不得新批設網絡(互聯網)小額貸款公司,新的增量由此暫停。
對比2021年末小貸公司統計數據,可以發現,2022年機構數量全年減少7.67%(2021年末為6453家),從業人員數全年減少10.53%,實收資本全年減少1.79%,貸款余額全年減少3.49%。
分地區來看的話,盡管“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但各地區的具體情況有所差異,也有個別地區實現了逆勢增長。
根據去年年末的數據,江蘇、廣東、河北、遼寧、廣西位居小貸公司數量Top5;而小貸公司貸款余額Top5則分別是重慶、廣東、江蘇、浙江、四川,其中重慶遙遙領先,接近2400億元,是第2名廣東的兩倍多。
近些年廣州網絡小貸發展勢頭迅猛,直逼重慶。根據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7月24日公布的最新廣州轄區小額貸款公司名錄,廣州市共有112家小貸公司,其中38家為可以在全國范圍展業的互聯網小貸公司。而據重慶市金融監管局,截至6月30日,重慶市共有241家小額貸款公司,其中,有43家開展網絡貸款業務。相比于互聯網巨頭在重慶集中,廣州網絡小貸公司則涵蓋了眾多途牛、同城等旅游巨頭和萬達、保利、綠地等地產巨頭。
小貸行業經歷大浪淘沙的洗牌后,行業規范也在逐步落實,多地下發行業規范文件,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
后續,小貸行業的發展仍將延續分化之勢,建議相關從業機構立足初心,充分挖掘小微企業、普惠金融的資金需求,提升服務能力與科技水平,打造自身的差異化、特色化業務。
此外,2020年9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加強小額貸款公司監督管理的通知》,對小額貸款公司的股東資信水平、入股資金來源、風險管控能力加強審查,并對小貸公司融資杠桿進行限制。同年11月,銀保監會與央行就《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又明確了監管體制、網絡小貸業務的準入機制、經營網絡小貸業務的基本規則,對機構跨區展業、注冊資本、風險控制等提出要求。
整體經濟環境的逐步恢復以及金融行業競爭加劇都是導致小貸市場逐漸出清的重要因素。隨著合規性增強,如監管對注冊資本金和屬地經營的要求限制、對暴力催收的整頓等,也都會令更多小貸公司批量有序退出,而地方性小貸公司更是受到合規發展和展業場景的雙重限制。
中研普華通過對市場海量的數據進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傳遞,為客戶提供一攬子信息解決方案和咨詢服務,最大限度地幫助客戶降低投資風險與經營成本,把握投資機遇,提高企業競爭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專業分析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的《2024-2029年小額貸款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