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城市、制造業和商貿業的快速發展,物流作為國民經濟的動脈,是連接國民經濟各個部分的紐帶,已經在國民經濟的發展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2023年,物流運行環境持續改善,行業整體恢復向好,單位物流成本穩中有降,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同比下降。2023年社會物流總費用18.2萬億元,同比增長2.3%。
全年各環節物流運行效率全面改善,倉儲保管等靜態環節占比穩步下降,資金流、物流向動態環節轉移,物流要素流動趨于活躍。
物流園區是指在物流作業集中的地區,在幾種運輸方式銜接地,將多種物流設施和不同類型的物流企業在空間上集中布局的場所,也是一個有一定規模的和具有多種服務功能的物流企業的集結點。
根據不同的功能和定位,物流園區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類型:
貨運服務型的物流園區:依托空運(機場)或海運(港口)或鐵運(火車貨運站)或陸運(公路貨運站)樞紐而規劃,主要服務于國際性或區域性物流運輸及轉換。
生產服務型物流園區:依托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等產業園區而規劃,提供面向制造型企業的一體化物流服務,主要服務于生產制造業物料供應與產品銷售。
商貿服務型物流園區:依托各類大型商品貿易現貨市場、專業市場而規劃,為商貿市場服務,提供商品的集散、運輸、配送、倉儲、信息處理、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務,主要服務于商貿流通業商品集散。
綜合服務型物流園區:依托城市配送、生產制造業、商貿流通業等多元對象而規劃,位于城市交通運輸主要節點,提供綜合物流功能服務,主要服務于城市與區域運輸和配送體系的組織。
一個成熟完備的物流園,應當具備管理水平的成熟與技術能力的成熟。管理方面要實現科學規劃、規模設計、人才配備,配合以國家政策及業態設計;技術方面要實現技術與管理目標配套,對技術作合理安排。第六次全國物流園區調查報告顯示,全國規模以上物流園區達2553家,其中四分之三的園區已進入運營狀態,運營效率和社會貢獻穩步提升。
物流園區規劃布局與經濟發展程度密切相關。東部地區物流需求較為旺盛,物流園區總數和運營園區數量前三名分別為江蘇、山東和廣東,均地處東部。
根據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物流園區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從區域分布來看,四大經濟區域運營園區占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東部地區運營園區占比從2018年調查的75.7%提升至2022年的84.1%,提升了8.4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東北地區運營園區占比分別為68.0%和77.8%,均提升了6.7個百分點;中部地區運營園區占比提升3.6個百分點至69.0%。
現階段,物流園區選址的產業鏈供應鏈系統性思維淡、契合度低,園區部分規劃設計公司物流基礎薄弱,園區規劃設計專業化和融合程度存在不足,使得許多物流園區缺乏專業化、系統化與產業之間的銜接,地域分布缺乏合理性。
物流園區行業未來發展戰略
《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提出,加強國家物流樞紐網絡建設,培育一批現代化物流園區。發揮物流樞紐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推動物流樞紐與制造、商貿等產業聯動發展。加強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積極布局建設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推進建設一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支持大型工礦企業、商貿企業、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建設低溫倉儲設施。依托主要物流節點城市,合理布局一批現代化的多式聯運中心,支持鐵路專用線進碼頭、進港區、進園區。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及投資者能否做出適時有效的市場決策是制勝的關鍵。報告準確把握行業未被滿足的市場需求和趨勢,有效規避行業投資風險,更有效率地鞏固或者拓展相應的戰略性目標市場,牢牢把握行業競爭的主動權。
更多行業詳情請點擊中研普華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4-2029年中國物流園區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